确实闻言大笑,道:“世兄,嫂夫人无须如此。”
说着看向了小狄仁杰,道:“你怀疑我的学问不行,那我该如何证明自家的才学,才能让你放心!?”
狄知远见杜睿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还以为杜睿恼了,更是急得不得了,若不是在杜睿的家中,只怕此时他已经请家法了。
为了给他这个儿子找个老师,他可当真是愁白了头,狄仁杰自小便聪慧异常,给他招来了老师,没几天就被问的跑了,要不然他也不会动了给狄仁杰找杜睿这个天下闻名的大才子做老师的注意。
杜睿摆了摆手,道:“无妨!狄仁杰!你只管来考较,看看我是否够资格做你的老师!”
狄仁杰自始至终都面无惧色,眼珠转了转,道:“小子听人家说叔父才思敏捷,今日小子有些问题,叔父可能作答!”
狄知远怒道:“竖子!再敢乱言!”
杜睿一摆手,道:“古语有言,君择臣,臣亦择君,况且如今令子只是择师而已!只管问就是!”
狄仁杰有了杜睿撑腰,居然像个小大人一般,道:“敢问天有头乎?”
“有头。”
“头在何方?”
“在西方。《诗》云:‘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也。”
“天有耳乎?”
“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无耳何能听?”
“天有足乎?”
“有足。《诗》云:‘天步艰难。’无足何能步?”
“天有姓乎?”
“岂得无姓!”
“何姓?”
“姓李。”
“何以知之?”
“天子姓李,以故知之。”
(这段取自《三国演义》,小弟实在不想再弄些脑筋急转弯来贻笑大方了,古文学有知之甚少,只好摘抄一段,大家勿怪,至于文中杜睿做三国一事,请选择性遗忘。)
狄仁杰问得快,杜睿答得也快,待狄仁杰再没有难题可以出的时候,一张圆润的小脸上,不禁写满了懊丧。
杜睿笑道:“你方才问的这些,和我答的这些,你是否都在书中看过了?”
狄仁杰点了点头,道:“胡乱翻翻,那些《诗经》什么的,我也不大喜欢,有人说风雅,我却觉得枯燥的很,根本就不是大学问。”
一旁的狄知远闻言,忙喝骂道:“混账!你这小畜生小小年纪,如何敢编排圣人的经义!”
杜睿笑道:“不妨事,那些风雅颂什么的,便是小弟看来也没什么大道理可言,不过是些民歌罢了!唱唱觉得好听,但里面又哪里有什么治国的大学问!”
狄知远闻言,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杜睿是名闻天下的大才子,他说无用,他还真不好反驳。
狄仁杰听了,不禁一阵拍手,道:“好!叔父说得在理,那我要是拜了叔父为师的话,是不是就不用在学这些东西了?”
杜睿笑着摇了摇头道:“那些诗书经义虽然对治国上无大用处,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可以修身养性,自正己身,读还是要读的,要不然的话,若是一个人再有才学,治国上再有见解,却德行有愧,这个人也不是个真正的君子。”
狄仁杰看着杜睿,纳闷道:“叔父说君子,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君子呢!?”
杜睿没想到狄仁杰还有此一问,笑道:“所谓君子之道,始于孔子。然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不仅限于‘君子’一词,还包含了‘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如果将这些论述都包括进来,《论语》一书,所论最多的,无疑是关于君子的论述。君子可以说是孔子的人格理想,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当然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人并非天生就是君子,要成为君子,必须加强修养。修养不仅包括内在精神的修养,还包括文、艺的培养。孔子讲君子,主要是从道德品质上立论的。君子由原来意义上的有位之人,演变为孔子心目中的具有理想人格之人。虽然孔子也讲圣人,但是在孔子看来,圣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在孔子看来,君子的反面,即是小人。《论语》中君子、小人对举者甚多。孔子将君子、小人对举,是为了通过对照,彰显君子的品质。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社会秩序处于混乱状态。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家各派都在寻求医治社会弊病的良方。道家以无为而治为救世之方,墨家以兼爱非攻为平乱之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认为,要维护社会秩序,必须恢复周王朝所建立的一整套礼仪规范,亦即‘复礼’。如何‘复礼’?孔子感到,单纯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已经不能凑效。因为当时诸侯割据,周天子的威仪已经丧失。于是孔子创造性地以‘仁’释‘礼’,认为‘礼’本是根源于人的仁爱之心,不过是人的仁爱之心的外在表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