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六十六章 争新(上)(2 / 3)  重生于康熙末年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十多年没吃过这个了。这味道同我小时候吃的一般无二。呵呵,吃着这个,想起小时候来。那时还没遭灾,老爹老娘都在,我同老二还不到十岁,一个人就能三、四个拳头大的窝头,将娘愁的不行,直管我们叫‘讨债鬼’……”说到最后,面上已经带了惆怅之色。

    香草又给丈夫添了半碗汤,道:“爷若是想老家了,等什么时候不忙了,咱们一道给公公婆婆扫墓去吧。”

    “扫墓?”魏黑听了,想起弟弟来,道:“不晓得二弟与弟媳妇如何了,这才几年功夫,添了三个儿子,想来也是父母在天有灵,保佑咱们老魏家人丁兴旺。”

    听丈夫提及“人丁”,不由触动香草心事,她心里叹了口气。

    七娘拿着手中的黑饽饽,对魏黑与香草道:“这黑面馒首,早先在外头也没少吃,还没吃过这种丁点儿面没有,都是麦麸子的……”

    香草见她半晌功夫,才在饽饽边上啃了个浅浅的边,晓得她是不爱吃这个,将旁边的一碟椒盐小花卷送到她面前,笑着说道:“不爱吃就撂下,还是吃这个。”

    七娘放下手中的窝头,拿了个花卷,咬了一口,讪讪道:“怨不得曹爷给这窝头咸菜起名叫‘忆苦思甜’,吃了那个,再吃别的,真是觉得自己掉到蜜罐子里。”

    香草听了,对魏黑说道:“也不晓得大爷是怎么想的,大爷自幼锦衣玉食的,有什么苦可忆的?换做三姑娘还差不多,姑娘小时候吃了不少苦,我还记得,早年姑娘刚到太太身边时,吃不得大油,吃了就拉肚子。两、三年才转过来……”

    从曹颙七岁开始,魏黑就在他身边护卫。别的不晓得,对于他的挑食是深知的,这“忆苦思甜”饭是曹颙张罗出来的不假;要说他会能吃进去,魏黑是说什么也不信的。

    曹颙只是休假无聊,想出“训子”这一出来,实没想到竟然感动了一个人,那就是现下在曹颙手中为幕僚的蒋坚蒋非磷。

    他与智然都没有家眷,两人一道东西屋住着,伙食也都在一处。

    同智然的喜肉相比,他这个还俗的和尚却是茹素,半点荤腥不沾。

    “大人有古仁者之风……”蒋坚看着手中的窝头,叹了口气,道:“虽住广厦华屋、锦衣玉食,仍不忘民生多艰。若不是为出身所累,走科举仕途,大人定能封阁拜相。”

    智然早年跟着师傅挂单,在些香火寂寥的庙宇里,也吃过各色杂粮。如今拿着窝头,就着红烧肘子,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他同魏黑一样,是不信曹颙能吃下这个饭的。早年曹颙在清凉寺守孝时,因为饮食不调,饿得两眼发绿的模样,智然还记得清楚。

    或许只是一时童心罢了,智然可不认为那个懒散之人,能从骨子里转了姓子,忧国忧民起来。

    只是他不是多话之人,既然蒋坚一副为主翁不平的模样,智然也就跟着听着。心里也寻思着,曹颙的出身真如蒋坚所出是“拖累”么?

    若是换做其他人家,曹颙真能为了出仕,去研习八股?

    怕是动个小脑筋,赚些银子,做个土财主,整曰里什么心都不艹,才符合他的姓情。

    若是没有曹家这个背景,没有野心与手段的曹颙想要爬到今曰这个位置,那不是痴人说梦?

    说到头,到底是有个好父亲……想到此处,智然也觉得喉咙之间噎得难受了……*东院上房,用了晚饭后,天佑与恒生出去玩了,曹颙与初瑜夫妻两个说着家常,不外乎儿子的教养问题。

    闺女不必说,是他们两个的心尖子。

    尤其是这世道,女子在家依赖父兄,到夫家靠夫子,生活不易。曹颙与初瑜两个对天慧只有疼惜的,恨不得将女儿一辈子的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天佑与恒生却是不同,长大了要支撑门户,要为父为祖,要是不好好教育,成了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那往后怎么在京城立足。

    换做寻常官宦人家,还能有告老还乡之时。曹家有爵,又在旗,除了出仕外,哪有其他出路?

    夫妻两个,一个“慈母”,教导孝顺之道;一个“严父”,教导处世之方,也算是分工妥当。

    加上天佑与恒生两个手足相亲,当父母的,心里也欢喜。

    夫妻两个正说着,就见喜彩进来禀报:“额驸,格格,太太回府了,已经进了二门。”

    初瑜因不放心婆母单独入宫,叫人在二门守着的。

    听说李氏已经回来,曹颙便搀着初瑜,夫妻两个一道去上房请安。

    夫妻两个到时,李氏已经更衣完毕,去了大礼服,换了家常衣服。听到廊下通传,李氏忙叫人唤他们夫妻两个进屋。

    李氏不放心地看了媳妇两眼,嗔怪道:“不是不让你出来么,怎么巴巴地又来了?仔细抻到伤口。”说着,招呼她在炕边坐下。

    “太太,媳妇没事了。没能陪太太进宫,媳妇心里也不安呢。婆婆一个人,又不谙蒙语,不晓得多难熬。”初瑜带了几分关切,说道。

    李氏笑着说道:“不难熬,今儿说话都是太后身边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