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卷新时代 第308章 不同的选择,相同的机会!(求月票!)(2 / 4)  小市民的奋斗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总统先生!”

    厄尔?沃伦国务卿在步入椭圆形办公室后,轻轻致敬后,才坐到总统的面前。

    “厄尔,你来了,情报局将文件交给你了吗?”

    杜威将手中的情报汇编递了过去。

    “他们的特使已经到了西北市,中国的报纸甚至加以了报道,显然两者都没有意愿隐瞒这一切。”

    厄尔点头说道。

    “就像三年民族委员会成立时一样,戴高乐用与苏俄接近,打出苏俄这张牌来对付罗斯福,尽管的俄国比其它所有国家都更早承认阿尔及尔委员会代表法兰西,面对苏俄的压力,虽然当时华盛顿对戴高乐的野心非常警惕,但最后仍不得不有限度的承认他们,这一次无疑是故伎重演。”

    杜威点点头,戴高乐的计划非常精明,他试图用与中国接近的方式,换取美国的支持,准确的来说是却是某种改变。

    “盟军最高统帅部对法国抵抗运动军事价值并没有任何信心,我们很难想象自由法国可以提供给法国一个临时政府!而戴高乐是在加重自己的筹码!”

    “是的,总统先生,正因如此,与维希政权接触是对美国最为有利的选择,贝当在法国国内拥有的声望是戴高乐难以企及的,他是在法国民众的欢呼声中成为法国的元首,维希法国政权建立,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合法代表法兰西国的政府。贝当元帅在参议院以569:80高票当选为元首,虽然约有四分之一的参议员没有出席,但是仍不妨碍他的合法性。”

    望着神色凝重的总统,厄尔缓声提醒着总统,在过去的一个月中,美国已经在瑞士与维希政府的代表举行多次秘密会谈,而正是这种秘密会谈造成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的异动。

    在厄尔提到贝当时,杜威的脸上露出些嘲讽的神情,这个曾在上次战争中拯救法国的法国元首,此时不过只是德国人的傀儡而已,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他的确如此。

    三年前美国基于参战前与维希法国的多方接触,认为其决不可能偏向纳粹阵营,于是制定了在法属北非进行登陆的“火炬”计划。登陆过程中,大部分维希法国部队确实未经抵抗就放下了武器,少数抵抗侵略的法军部队也没给登陆部队造成很大伤亡,事实上盟军在法国领土登陆的行为确实是侵略。第二战场成功开辟,德国战略地图上后门大开。

    但是就像后来对待像投降的意大利、求和的匈牙利、独自退出战争的罗马尼亚一样,纳粹德国随即对维希法国实施了军事占领。德国、意大利部队实施“安东”行动,迅速占领了维希法国全境。法国政府被软禁。独立而且保持中立地位的维希法国事实上在这一天寿终正寝。

    在德国出兵占领法国南方时,许多法国人希望贝当离开维希,但是他没有离开,仍然留在那里,仍然忠于一个过于简单的政策概念:在祖国受难的时候,不应该抛弃本国的土地和自己同胞。这是贝当个人的悲剧。

    尽管表面上贝当在完全成为傀儡之后,仍然执迷不悟。甚至还写信给希特勒表示:“今后占领当局有权改变法国的一切法律。”但在另一方面,盟国却清楚的知道贝当绝不可能同德国人合作,否则在5年前签署停战条约时,也不可能建立秘密军火库,以在必要时组织可靠的军队,尽管在当军入侵时,由于告密,大部分被德军起获,小部分又遭到哄抢,而且贝当以及维希从未停止过与盟国的接触。

    “合法的政权机构在法国拥有的威信是戴高乐无法提供的,昨天晚上,在军事地图室,将军们象我介绍了中**队在欧洲的军事行动,从地图上看来中**队分成abc三个进攻方向,其中b方向,也就是直捣德国本土的力量最为薄弱!”

    提到昨天在军事地图室,看到的未来欧洲局势分析时,杜威面色显得有些阴霾。

    “他们的军事行为,直接暴露出了他们的野心,中国显然无意在第一时间彻底击败德国人,对于他们而言,在他们进攻的同时,德国能够维持对欧洲的军事占领对中国是有利的,所以他们才会集中力量进攻德国北部,以抢在彻底击败德国之前,进入低地国家,甚至法国。”

    “是的,总统阁下,中国人需要的是欧洲,而不是德国!在中国有一句话,叫驱狼吞虎,或许就是这个意思!”

    厄尔用一句自己了解的中国成语解释道。

    “即便是按照最乐观的估计,我们至少在今年12月份之前,受限于装备都没有能力从英国发动登陆战役,而天气的原因又会令登陆战推迟数月,如果按照原定的计划,或许在我们准备登陆时,欧洲已经悉数为中国所占领。”

    杜威的语气低沉,似乎真的看到那些军事参谋与幕僚们提到的“中国控制下的欧洲”以及被赶回“美洲”的美国,即便是这个美洲同样是为中国所染指的。

    “我们在意大利的进攻就目前而言,两个月前,盟军已经越过了波河,德军正在向奥地利和法国撤退……”

    在沉默了十几秒后,杜威沉声道出两字。

    “时间!”

    对于美国而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