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 建言史可法(3 / 4)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如今建奴之危害绝不是汉之匈奴、唐之突厥等这些游牧民族可以相提并论的了。”

    “匈奴、突厥皆是游牧民族,文化程度低下,组织散乱,频频骚扰我华夏王朝不过是为了生存,为了一口饭吃,最多也就是侵犯北方边疆。”

    “而建奴并非纯粹的游牧民族,而是渔猎、游牧、农耕结合的组织程度相当精密的一个军事集团,以八旗为生活军事组织形式,军民一体,虽说其民少,但是皆被组织起来归入到了八旗,我大明人虽多,可却如一盘散沙,绝大多数百姓并不知朝廷和他们有何利害关系。”

    “而且,据我所知,建奴曾经的酋长皇太极、现今的掌权者多尔衮皆非泛泛之辈,野心很大,其志在入主中原啊!”

    李致远见三人都在认真听,似乎在深思,有些欣喜,继续说道:“另外,晚生认为我大明最大的麻烦在于朝廷内部频频陷入党争,朝外百姓民众如一盘散沙,甚至不知有朝廷。”

    “朝臣党争则不能团结力量共同对外,党同伐异,为了打击异己甚至会不择手段、互相拆台,没有人做实事,力量被严重消耗。”

    “百姓民众如一盘散沙则面对建奴、乱匪时如待宰羔羊,再多的人也只是需要多加几把屠刀罢了。”

    “百姓不知有国、不知有朝廷,那百姓根本就不会在乎大明的兴亡,甚至会投靠建奴、闯贼,因为上面是谁他们根本不关心。”

    “如今我大明就是内部极不团结,而建奴则是团结一致,将他们所有的力量组织起来,以团结对不团结,晚生实在是担心啊。”

    李致远见三人皆在沉思还是有些高兴的,若是他们能引起重视,就能少死些人,建奴真没那么容易得到江山,明朝其实是亡于自己内部的不团结。

    这时,史可法突然说道:“澹泊,你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证明你还是有思考有见地的,不过我觉得你还是过于忧虑建奴了,我大明九边重镇如今虽然战力不强,但是依靠长城和各个重镇城池守住还是不成问题的。”

    “另外,关宁铁骑加上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建奴绝不可能南下入关。”

    “再说了,据我所知,虽然建奴的八旗骑兵甚为厉害,但建奴之民总共不过十几万而已,如此小邦寡民也就能一时称雄辽东罢了。”

    史可法话题一转,继续道:“我倒是认为李自成、张献忠这些贼军危害更大,肆虐北方诸省,裹挟流民甚多,如今孙督师拥兵十万正在河南与闯贼大战,但愿此次能消灭闯贼主力。”

    “听说你此次要去婺源为官,希望你能镇压地方上的乱匪流民,稳定地方,收拢东来的流民,至于建奴,我想朝廷会有对策的。”

    “不过你说的朝廷党争的问题,我也认同,若是朝中无阉党、奸党,而是众正盈朝,大明天下又如何会闹到这般地步啊。”

    李致远内心叹息一声,看来这些人的想法真是没那么好改变的,况且如今直接威胁大明朝统治的确实是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搅得北方不得安宁。

    等到明年三月京师被闯贼攻破、崇祯身死的消息传来,像史可法这些人估计更会视李自成、张献忠为最大的敌人,恨不得杀了他们而后快,所以想出联虏剿匪这样的主意也就不稀奇了。

    李致远决定言尽于此,以后再也不会做这些无用功了,还要尽量离南明内部的党争远一点。

    大明朝这架破马车看来是彻底没救了,赶紧跳开才是正确的做法,否则它会拉着你一起完蛋。当然他还会多捡一些这架破车上掉下来的零件,为自己所用,壮大自己的力量。

    不过现在他还得装出一副受教的样子,李致远拜谢道:“多谢史尚书指点,晚生受教了,今后定当以史尚书为榜样,治理好婺源,镇压乱匪,收拢流民,稳定地方秩序。不过……”

    史可法见李致远犹豫,似乎有什么难处,问道:“你可是有何难处或要求?不妨说出来,若是本官能办到的,会尽量满足你。”

    李致远想了想,说道:“是这样的,晚生为官的婺源县位于南直隶最西边,紧靠江西,现在张献忠和官军鏖战于湖广、江西,想必有大量流民东逃,地方上也肯定有很多趁乱而起的匪徒,所以晚生打算到了婺源就招募乡勇,收拢流民,镇压匪徒,这样才能稳定地方秩序。”

    “但是招募乡勇之后需要兵器钱粮,钱粮我可以找当地士绅募捐,可这兵器不知该如何解决,敢问史尚书能否教我?”

    史可法点了点头,说道:“你招募乡勇的做法是正确的,如今地方上乱匪众多,不镇压乱匪无法稳定秩序,徽州地区多山,匪患尤其严重。”

    “这样吧,本官会指示徽宁兵备道调配你一些兵器,你此去婺源上任,应该会经过徽宁道驻地旌德县,本官给你一封书信,你拿着去拜访徽宁兵备副使张文辉,前一段时间的黔兵案他也受到了牵连,本官曾经替他求过情,你带着本官的书信,想必他会帮助你的。”

    解决了兵器的问题,李致远这下才算是安心了,万事开头难,乱世中只要能拉起一支军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