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上边传来新消息,
土地联产分到户。
家里有了责任田,
民办教师学耕地。
就在四队集体生产有了初步起色的的功夫,从上边传来了新的消息。《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中指出:
“我国地域辽阔,经济落后,发展又很不平衡,农业生产一般是手工操作为主,分散劳动,生产周期较长,受多方面自然条件的制约。这就要求生产关系必须适应不同地区的生产力水平,生产管理应有更大的适应性和更多的灵活性。凡是有利于鼓励生产者最大限度地关心集体生产,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应给以支持。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也可以包产到户。”
“好办法!”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大队书记王秀臣召开了生产队长会议,讨论决定各小队的生产形式。小队长不好表态,又回到个生产队开社员会征求意见。五个生产队有四个队的社员同意联产承包,只有四队刚刚偿到甜头儿,仍然坚持走集体化的道路。
意见反馈回来,以王秀臣为首的大队党支部尊重社员的意见,愿意怎么走就怎么走。除了第四生产队以外,把耕地按人口承包到户。这叫做“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按人劳比例或人口将全部或大部分耕地,分等级合理搭配,作为责任田,联产承包到户,签订合同,多年不变。生产由承包户自主经营,农业税、集体提留、干部误工补贴、民办教师工资、公积金、公益金,按承包土地面积分摊,由承包户负担,生产队不进行核算分配。
王学奎家虽然有五口人,却分到了四口人的责任田,这是因为陈玉梅的户口已经转到天宫去了。社员们都说,四口人的地也够他种的。两个小孩儿都小,李春桃身小力薄。陈玉梅瞎是个大个子,不是干农活儿的料。王学奎下了学才种了几天地,拿笔杆子的手,连锄地都不会锄,怎么会耕地、播种、施肥、收割?怎么使用叉、耙、扫帚、扬场锨?
大伙看得不错,这土地家庭联产承包政策,的确是对王学奎的一个严峻考验。五口人分了四亩地,能干活儿的只有他自己。但是,他却还不会干。他们组分了一头牛,几家人轮流喂养,轮流耕地。
这一天是星期天,他的肩膀上扛着犁,手里拿着使牛鞭撵着牛,去前坡大寨田拉地瓜沟。他的身后跟着一群人,陈玉梅背着化肥,李春桃扛着嬐罚王军扛着铁锨,王丽扛着耙子。浩浩荡荡来到了地头。
春天的阳光温暖和煦,微风轻轻地吹着,是耕地的好天气。王学奎虽然不会耕地,但是入春以来,他就曾多次到田野里去观察别人怎么耕。有时他还要接了人家的犁把,扶着走几个来回。耕花生地好办,扶耕从地的正中间插犁开始往外耕;劈耕从地的两边一边一犁往里耕。
拉地瓜沟就难了,要从地的一边开始。第一犁不要太靠边,留下一犁的空儿,这就是三犁就要拉成的。第一犁就得把肥料撒上,要洒在沟的正中间。这样地瓜
苗儿栽上以后正好在根部的正下方,一扎根就能找到肥料了。但是,这种用三犁拉成的地瓜沟不容易拉。拉小了一是不抗旱,再一个就是地瓜的根扎不开,地瓜长得小,产量低。拉大了阻力太大,牛走不快。犁子上垡头的土撇不上去,拉出的沟子扁平,沟内的土壤也得不到开阔的疏松。
三犁拉不成,就得拉五犁。第一犁离地边儿再宽一些,留下两犁的空儿。第一犁不要撒粪,等到走回来再走回去,也就是第三犁上再撒。这时候撒的肥料,不要撒在沟底,要撒在第三犁的垡子头上。因为这里才是地瓜沟的正中间,栽地瓜苗的时候,就栽在这正上方。
第四犁靠地堰边,犁要深,牛要走得快,把垡子撇上去。第五犁也是这样,犁子泛上去的土垡正好扣在地瓜沟的上方,成了一条又高又宽长龙似的脊子。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人们不把这叫做“地瓜脊”,而叫“地瓜沟”。
勤力人,也就是负责撒肥料的,常常在拉起第一沟来,就下手用耙子抹这脊子的顶部,以及两个面上的土坷垃。这样未免心太急,因为接下来的下一沟对这前一沟还有破坏性,要等到下一沟的第三犁,把这两个脊子分开,前一沟定了型后再抹。
下一沟就是正常的拉法,正常是走四趟拉成一沟,来两趟去两趟。一来一去,第二犁撒肥料,第三犁劈沟子,第四犁起脊子。负责撒肥料的顺着第二犁撒肥料,一直撒到头儿,回来的时候正好是第三犁把沟子劈开。前一沟定了型,接着抹前一沟的脊子。
结语:
大集体虽好,抓思想麻烦。
土地搞承包,方法很简单。
各人顾各人,劳力好动员。
勤劳人致富,懒奸不用管。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