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篇 立大志,几经磨难成大事(1 / 1)  说故事悟道理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刘邦在孩童时与伙伴玩耍,他坐在一棵如伞盖似的大树下,对伙伴们说:“尔等好好服侍我,等我将来成为一国之君时,一定会重重加封你们。”

    这虽是小孩子的一句玩笑话,但也足以看出刘邦小时候的远大志向。

    但凡有大志的人,他们往往有气吞山河的气魄,恢弘宇宙的气势。

    刘邦做亭长时,对沛县街上的小商小贩施以恩惠,并对他们说:“你们在这乱世中跟定我,咱们大家一起努力,等到有一天赢得天下时,我封你们个个为侯!”当时有一个有名的算卦先生,来到了沛县街上,他首先给刘邦批了八字,看了手相,发现刘邦有一国之君命。算卦先生又给街上几个人批了八字,看了看他们的手相,感觉他们将来都是封侯的命。于是整个街上的小商小贩都来让他算命。算卦人一算傻了眼,这些人都是封侯为相的命。这位算卦先生以为自己算卦失灵,从此就不再算挂了。没想到十多年后刘邦做了皇帝,赢得了天下,真的将这些人都封了侯。后来刘邦感念这位算卦先生的预测,就拜他当了国师。

    这虽也是个传说,但也看出刘邦年轻时的宏伟志向。

    当然,有了远大志向,接下来就是为实现这个志向不断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要历经磨难,甚至会几经失败。能不能实现它,就看一个人的坚持程度。刘邦做到了只一点,所以他取得了成功。

    刘邦帅义军起义后,刚开始并不顺利。地方豪强嫌他名气小,都不愿跟他。因此他的队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壮大不起来。后来刘邦仗着胆子只身到深山中斩了一条危害民众的大蛇,并说是上天命他所为,让他率领民众起义,这样一部分民众才跟随了他。后来刘邦兵败逃到深山中躲藏起来,他的妻子吕雉经常给刘邦送饭,每次都能顺利地找到他。有人问吕雉是如何找到刘邦的。吕雉说她每次进山时都能看到刘邦头顶上空有一朵祥云,所以能顺利找到他。其实吕雉肯定知道刘邦的藏身之处,她这样说只不过是为了提高刘邦的威信而已。当时的人们比较愚昧,都信以为真,以为刘邦是上天派来做大事的,因此刘邦的队伍慢慢地得以壮大起来。

    在韩信加入刘邦队伍之前,刘邦与项羽的战争百多胜少。项羽设置“鸿门宴”时,刘邦几乎是只身逃出项羽的手掌,差不多是一败涂地。

    但刘邦并没有因屡次失败而气馁,他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并重用文臣萧何、张良,武将韩信等,最后才在垓下打败了项羽。“四面楚歌”终于使项羽自刎于乌江。

    和刘邦相反,项羽的一生都是在顺境中度过的。他自幼跟随叔父项梁,习文学武,文韬武略几乎是天下第一。项羽所帅的楚军所向披靡,几乎是百战百胜,自封为“西楚霸王”。也因此项羽养成了自骄自傲的性格,他听不进别人意见,一意孤行。

    范增是项羽手下第一名臣,被项羽尊称为“亚父”,他曾为项羽出了“鸿门宴”等计策,项羽一旦采纳则刘邦必败无疑。可是项羽十分自负,一意孤行,不把刘邦放在眼里,更不听范增的计谋,最终落此惨败。

    说“惨败”可以,但还算不上完败。如果项羽当时逃回江东,还可能有“东山再起”的希望,历史有可能因此改写。但项羽认为天命如此,他彻底丧失了再战的信心。

    再说韩信,他后来的兵力比刘邦和项羽的兵力都要多,但他没有称霸天下的气魄,只沦得做刘邦的手下,最后落得叛变被杀的命运。

    成大事者需立大志,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拼搏奋斗。

    ***总理在沈阳“完小”读书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之后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呕心沥血,不懈追求,最终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鲁迅先生自从“弃医从文”后就立下了“以文救国”的志向,他勤奋写作,“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终于用一把锋利的笔开启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河。

    年青人应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做大事上。要胸有大志,说话办事都不能小家子气。为人处事要往长远处着想,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要发奋努力,多给自己一些压力,多历经一些磨难。

    让我们用下面一副对联共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