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一章:小打小闹(1 / 2)  大明帝国日不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呐呐喀逃回离这个渡河点西北方向十八里外官道边的大营,见到了主子悲声告诉他,塔克拔和他带去的兄弟回不来了,明军为了打他们还布置了红夷大炮。 Ww W COM

    听到噩耗,阿济格如遭雷击愣在当场,什么明军可以轻描淡写一下子灭了后金最好的七十七个身经百战的勇士?

    红夷大炮是那么容易布置的吗?他们不需要坚固的炮台?

    他对自己的老部下有信心,他们该是遇到了多么强大的敌人才会全军覆没?

    野蛮人在思考,在喃喃自语:对,一定是渡河,塔克拔渡过河遇到了明军大规模围歼,他们被大河隔阻无法快逃脱。

    明军是巧妙利用了地形,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下用阴谋诡计算计我后金英勇的战士,他们出动几千人马对付我们几十勇士,无耻,可恶,懦夫,胆鬼!

    为什么还没有信使回营?这些王八蛋,回来老子要抽死他们!

    野蛮人在自言自语好像得了失心疯,他一直等到夕阳西下都没有等到信使。

    早在两个时辰之前黄明理带着麾下又把宁远大营红歹是派出的联络哨骑十一人无声无息干掉了。

    一切都在按照黄胜和诸位军官兵棋推演的结果展,奴酋已经感到了极度不安,慢慢的会对未知产生恐惧。

    阿济格已经深入黄家布控的地盘,当然要给他留下终身难忘的映像,昨夜的烟火欢迎晚会不太精彩,观察哨报告了轰击效果,黄胜得知才弄死几个倒霉鬼而已。

    今夜里建奴也别睡觉了,野战炮不是够不到阿济格大营吗?没关系,咱们换一个玩法。

    晚上黄胜大人带着睡了一下午的亲兵队乘坐“广宁号”草撇船来到了二号码头,黄家由忠明堡码头往宁远延伸使用了十个码头,都有战船、马船留守,滩头阵地都能够防止建奴骑兵冲击。

    为了方便联络和指挥,除了忠明堡码头,其他从一号码头依次往宁远一直数到九号码头,相隔十里地一个。

    这完全是为了安全考虑,让算计建奴的战士遇到建奴大军压上来报复时,可以从容选择最佳撤退的路线,到达最近的码头下海。

    打游击战的战士由于知道附近就有几个避难所永远等着他们,而且会不离不弃,知道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永远有全力支持的战友,战士们的士气可想而知。

    所有黄家战士都为了更加有效的打击敌人出谋划策,不知有多少坏水冒了出来。

    连山海关骑兵都爱上了黄家这个集体,他们表现得相当积极,都在找黄家弓骑兵里熟悉的前战友,想托关系以后来黄家干家丁。

    二更,让建奴不能安睡的计划开始了,十个掷弹兵摸到离建奴暗哨最近的地方,立刻扔出手里的“飞震雷”往回跑。

    后面有两辆运兵车和第二拨夜袭队接应,如果有建奴骑兵追来,等待的掷弹兵十人把他们手里的“飞震雷”砸向建奴后也立刻往回跑。

    一里外同样有运兵车接应,他们不会被建奴骑兵冲撞到,因为第二个守株待兔的袭击点由工程兵用鹿柴和原木修建了简易工事,自己人是步行,往回跑时知道绕着路障或钻或跳或者翻越,建奴根本无法骑马直接通过。

    可怜的贝勒阿济格胡思乱想了一,刚刚迷迷糊糊睡着了,就听见轰的炮声,他又是一骨碌爬起来,拿着斩马刀出营察看情况。

    不到一刻,呐呐喀来报告,伏路军和暗哨被明军炮击,死了四个,伤了七个,受伤的兄弟有两人情况不妙。

    “又是打炮,是从哪里打来的炮弹?明军的大炮是可以随随便便搬来搬去吗?”没有人能够回答。

    建奴根本不知道还会有用手就能够扔出五六十步的‘飞震雷’,黑灯瞎火他们听见巨大爆炸都想当然认为是炮击。

    阿济格束手无策,只能命令结阵防止明军趁乱偷营,他没有安排战士出营探查,害怕出去的队伍再次被明军炮击,增加伤亡,没有火炮打进营地,很明显明军炮火够不到这里,否则他们还会客气。

    阿济格命令伏路军和暗哨回撤三里重新布置,以躲避明军炮火。

    其实建奴大营只要有灯火的地方都被黄家少年盯着呢,他们在建奴进入官道时,就三班倒隐蔽在密林山岗利用固定望远镜监视着这些强盗。

    建奴的一举一动都通过旗语或者灯光密码及时传递到了忠明堡大本营,夜里打灯光有要求,必须确保遮蔽住面对建奴方向的光线,在做不到的情况下,这个监视点就暂停传递消息。

    不用担心观察哨的安全,如何布置都是采取黄家作战的一贯方针,先要考虑的就是预留退路,接着考虑敌人难以到达自己的位置,没有自然条件就采取创造条件的办法。

    办法太多了,因为所有的观察哨都不是匆匆布置,而是早有预谋,比如把羊肠道挖断,把可以攀登的斜坡修陡峭了,用荆棘树木堵死观察哨前面的道路等等不一而足。

    还有一点最重要,观察哨之间巧妙地配合,他们可以互相示警,可以调动附近潜伏的战士随时准确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