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陈立夫修官道(2 / 2)  山沟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是目前大唐帝国修建铁路的一大重要特点,那就是除了极少数交通非常繁忙的路段外,其他的都是单线铁路。

    哪怕是江南大铁路这样的铁路,采用的也是单线铁路。

    而航运方面,陈立夫主要是疏通西江和北江以及东江等河道为主。

    至于官道,陈立夫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创了官道通镇的计划。

    通过省财政进行补贴,地方自行筹集资金,动员当地的村民免费出工等方式,修建各镇的官道。

    尽管这种官道的标准非常低,只能勉强通行马车而已,但是依旧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此外,这事在民间的反响非常好,众多的士绅们都是踊跃捐钱捐物用来建设官道。

    这也算是华夏士绅的一个传统了,一般而言,除了少数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外,大多士绅对于在家乡修桥铺路以及办学都是比较上心的。

    这些年大唐帝国的众多私立学校是怎么来的,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地方上的士绅们自行筹办的,而且大唐的私立学校,都是属于典型的非盈利机构,别说赚钱了,往往士绅们每年都要往里面倒贴钱,和后世得到私立学校大把赚钱是两码事。

    说白了,大唐的众多私立学校,其实都是属于士绅们做慈善的产物,并不是教育产业化的产物。

    这倒不是说这些士绅们有多少,而是华夏数千年来的传统,一般士绅们还是比较在乎自己的名声的,尤其是以书香门第自诩的家主,更是爱惜羽毛,他们一边用各种权势捞钱,同时又是一边拿出少许的钱财做善事,试图维持一个良好的名声。

    这修了桥,铺了路,办了学,通常都会树立一个石碑,上面记载着某某士绅捐献若干筹办的,人家是想要名留青史呢。

    不过虽然说他们是为了名声才这么做,说起来和后世美利坚的人为了避税做慈善差不多,但好歹是做了,总比什么都不干的权贵们强得多。

    这种传统下,陈立夫搞的管道通镇计划,在民间里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很多地方的士绅们,听说官府打算把官道修道家门口来,不用当地的官府动员,自己就找上门来说捐钱捐物了。

    而普通的百姓们也是乐意的很,因为他们可以去工地上干活赚取工钱啊。

    虽然官府也会鼓励民众们免费出力,不过大唐早就没有徭役制度了,官府想要让民众免费做工,那是不可能的,都得给工钱。

    顶多就是工钱少一些,或者是不给工钱,只管饭而已。

    而即便是这样也是很多农民们踊跃参与!

    这只限于农闲时分,如果是农忙时期,可没几个农民会跑去修路!

    只有在农闲时分,可以看到很多地方的农民们都是成群结队的去修路。

    他们这是为了家乡们?

    不好意思,他们没有这么高的觉悟。

    纯粹是因为去修路,官府管饭而已。

    反正农闲时分,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还浪费口粮呢,这去修路的工地上干,还能混一天的饭吃,给家里节省口粮,甚至一些活计还能领取少许的工钱。

    士绅们踊跃参与,捐钱捐物,农民们也是在农闲的时候为了混一口饭吃踊跃报名修路,再有陈立夫让省财政出了不少钱,再让州府县等地方衙门,勒紧裤带也要把修路的资金也给挤出来,所以这么搞下来,成效还特别的大。

    远在金陵城的李轩听到了陈立夫在广东搞官道的成果后,觉得这个路子还是比较可行的,官府和士绅以及农民一起出钱出力修路,这是大好事啊。

    当即就是派了多个部门的官员一起前往广东,学习当地的这个修路政策,李轩对这些人亲自盯住,一定要把这事的所有细节都给摸清楚了,李轩还指望着在其他省道也这么做呢。

    然而很多事情,成功和失败,并不在于大方向,而是在于细节。

    要想在其他地方也是复制这样的成功路子,最为重要的并不是方案之类的,而是细节问题。

    他专门派一个调研小组过去,就是为了把所有的细节问题都给摸清楚了,然后总结起来一份可以复制的完整计划方案。

    不过按照行程,这个调研小组想要完成调研并赶回来报告,估计都得是明年,也就是宣平二十四年的事了,如果一切不出意外的话,李轩准备在明年再选择几个省份施行这一官道建设方案。

    此外到了明年,估计远征军也应该是抵达非洲了,就是不知道他们这一路上是否顺利,有没有遇到风暴全军覆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