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0章 战区重整(3 / 6)  1895淘金国度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会吃亏的。

    李延庆不置可否,贝元鹏却马上对着河映权道:“映权,我想李老板根本不需要你帮忙才是,据我所知,就在昨天,我们阿拉斯加已经与国政fǔ达成了一项新协议,在未来五年内,国方面将会动员千万人移民到乌拉尔地区,而首批就是西北的饥民,怕是即将动身了,卡拉干达距离近,可能会是首批接收新移民的,我想这些人来了,修铁路的人能找到一大把。”

    贝元鹏说的事情,李延庆当然知道,他现在在政界的人脉可不少,这个协议虽然还没有正式经两国最高领导人签字确认,但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变数的。

    乌拉尔地区想要发展起来,并牢牢的控制在阿拉斯加手里,大量的人力是最迫切的需求,只是现在阿拉斯加的移民政策与以前有些不同了,移民开始设立了mén槛,虽然这些年有不少高素质欧洲移民来到阿拉斯加,国移民也有一些,但现在国政治相对比以前稳定了许多,各地也都在大搞经济建设,移民阿拉斯加的热情大减,所以就算阿拉斯加重新放开自由移民政策,也不可能再出现以前那样一年上百万甚至数百万移民的情况了。

    所以现在要移民只能通过一些其他手段来达到目的。

    就在昨天,阿拉斯加外长杨国平抵达南京,与国政fǔ达成了一项关于移民和增加经济援助的条约。

    按照这份条约,国方面将在未来五年内动员组织一千万人移民到阿拉斯加,其大部分将移民到乌拉尔地区,以在乌拉尔地区达到华人占多数的目标。当然这一千万移民由国方面组织,肯定会是一些生活状况不好的,甚至是饥荒,洪水灾民。

    不过阿拉斯加接收这一千万移民也是无条件的,这些人穷,没化没关系,现在的阿拉斯加不缺少高级知识人才,倒是一些普通劳力缺口越来越大,许多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不再愿意做最低贱普通的工种,这一千万移民其实正好满足这个需求。而且这样做,对阿两国都有利。

    那些在国缺田少地没有工作的到了阿拉斯加完全不用愁,乌拉尔地区现在有大把土地可以让这些人去开垦耕种,更有大量的工人需求可以消化。而国方面移民走一千万贫民当然也是大有好处,消除国的贫民比率,降低失业率等等都有好处,要知道一般来说,很多国家都是不愿接受这种移民的,但现在阿拉斯加想要,双方也算一拍即合。

    当然作为组织移民的uā费报酬,阿拉斯加则承诺将在五年内向国增加经济援助贷款额度,并帮助国将从亚新收回的已经被划为外西北省的新土地开发建设起来。卡拉干达到阿拉木图的这条国际铁路其实也属于这项援助之内的,虽然铁路大部分穿过哈萨克和外西北境内,但铁路资金却大半由阿拉斯加承担。

    “不过移民要分五年,临时组织的首批移民肯定不多,也不可能全放在卡拉干达,也不可能全部加入我的亚铁公司,而且时间也晚了点。最近两天,我正在响应副总统的号召到处找逃避战火的流民呢,可惜卡拉干达一带人口本就较少,结束战争又较早,几乎少有流民了。我打算明后两天去阿克莫拉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努力一下,那里受战争摧毁非常严重,而且周边小城小镇较多,我想不难找到足够支撑工程启动的流民工人。”李延庆摇了摇头微微叹了一口气道。

    就在区划方案通过的第二天,阿拉斯加总统叶枫陆续签发了几张委任状。任命了乌拉尔协调管理委员会和省市的相关高层人员。

    副总统高尔察克兼任协管委主任不算意外,不过以他俄罗斯族的身份,多多少少还有引起了高度关注和热议的,而位省市长当多半都算是政坛新星,也是极为引人注目的。

    其北乌拉尔省省长是原华侨城市普罗维杰尼亚郡行政长官伍杰胜,伍杰胜是本土出生的移民后代,西北大学的国民经济学博士毕业生,三十多岁就当选普罗维杰尼亚郡行政长官,地处北极的普罗维杰尼亚能一直保持全国数一数二大郡、经济强郡的地位和声誉他也是不可没。去年受邀出任华侨城市副市长,时隔不到一年进位省长,绝对是冉冉升起的政坛新星了。

    而乌拉尔地区目前最重量级的乌拉尔省省长则是这一这次任命的唯一一个成名老将了,原塞甫路斯总督斯坦利,这名前国防军少将退役后在塞浦路斯主政已经很长时间,这次前来主政将处于新战争前沿而基础最好,发展潜力最好的乌拉尔当然也极为合适。

    新任命的南乌拉尔省的省长则是原乌兰乌德市市长,现在已经赋闲的莫明,虽然莫明这几年在赋闲,但他年纪也不到五十岁,十年前的乌兰乌德市长,乌兰乌德一直是亚洲发展较好的城市,是发展最快最好的省管市,这跟历任市长的能力是分不开的,莫明去年虽然再次竞选失败,但不妨碍叶枫对其能力的认可。

    西额尔齐斯省的省长是从总统办公厅ōu调的,原总统办公厅的二号人物,仅次于沈秀夫的房家贵,现在刚刚三十岁,进入办公厅前曾当过温哥华市议员和副市长,少年成名的人物,现在以不到四十之龄进位省长,自然是万众瞩目。

    当然最重要的两个直辖市市长也绝不是简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