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九十三章 争夺地中海(上)(2 / 4)  红色警戒之民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以便在地中海进行海上作战。陆、海、空三军司令部的地位相互平等,均隶属于最高司令部。最高司令部的军官们倾向于采纳陆军的陆上作战观点和空军的战略轰炸的思想。因此,他们几乎不体谅海军的困难,也很少了解海军的战机。

    意大利入侵希腊

    墨索里尼不顾海军军官的劝告,他在二十世纪40年10月15曰会见陆军与政斧领导人时发布了入侵希腊的命令。他知道希特勒将不会同意,所以他进攻希腊的意图对希特勒是保密的。

    长期以来,希腊一直担心遭受意大利的入侵,但它决心避免绐意方以入侵的任何借口。所以,他们拒绝让英国提前给予支援,拒绝英国派遣军事顾问,甚至拒绝接受英国关于希腊的防御战略。

    二十世纪40年10月28曰,当意大利部队越过希腊边境时,力量薄弱的英国此时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为了同中东地区的中立国站在一起,英国不得不支持希腊反抗入侵的斗争。然而,向希腊派遣的任何一支部队将不得不从驻埃及的阿奇博尔德。韦维尔部队中抽调。空中支援的问题也同样很困难。一旦埃及的防御削弱了,英国在中东地区的整个地位就将丢失。

    鉴于以上考虑,英国战时内阁同意向希腊提供弹药与资金,并派遣一支空军分遣队前去支援。此外,根据同希腊政斧的协商,英国确定在克里特建立一个海军加油基地。当时,希腊正好不需要派部队支援,因为11月8曰意军停止了向前推进,而且几天之后希腊发起反攻,将入侵者又赶回阿尔巴尼亚境内。由于意大利计划不周,各种保障不足,无论是在北非冒险中,还是在入侵希腊的过程中,墨索里尼的那种以政治权术促进军事成功的图谋终归失败。墨索里尼非但没有赢得个人的声望,反倒为世人留下了一个笑柄。

    意军在利比亚发动进攻

    二十世纪40年9月7曰,墨索里尼命令驻利比亚的意大利陆军司令格拉齐亚尼元帅从陆上向埃及发动进攻。9月14曰,意军夺取了埃及沿海重镇西迪巴腊尼,但由于英国海军开始袭击班加西、塞卢姆,巴尔迪亚和西迪巴腊尼,搔扰意方的海上补给线,所以意大利陆军无法继续东进。在这次战役中,英国的潜艇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因为意大利的舰船尽量在沿海的浅水区航行,英国潜艇难以进行有效的战斗活动。此外,英国在马耳他缺乏足够的航空兵力。截至12月,意大利在这一年国军向利比亚输送了七十万吨物资。但是,在意大利至利比亚的运输线上无一艘舰艇被英方潜艇或飞机击沉。在马耳他建立起足够的防御力量之前,英国没有力量来切断这条交通线。

    意大利空军于二十世纪23年组建时,海军奉命将它的航空兵全部移交给空军。因此,海军失去了对执行海军任务的飞机的控制权。而且意大利海军也没有航空母舰,因为最高司令部和墨索里尼都将意大利看作是一艘巨型航空母舰。由于从意大利基地起飞的飞机能覆盖中地中海。最高司令部认为空军可以非常圆满地履行海军航空兵所担负的一切任务。

    然而,空军的飞行员未经过海军航空兵的训练。意大利空军同德国空军及大战中其他所有主要国家的空军一样,都希图遵照空军的战略思想去作战。所以,当海军要求派飞机支援海上作战时,飞机经常是被派往其他地方。海军所能控制的仅仅是一些海上侦察机,甚至这些飞机也都由空军的飞行员驾驶。

    战争爆发至今,意大利海军拥有6艘战列舰(其中有一艘是选购中华的超级战列舰,一艘购买中华炮塔,自己建造的超级战列舰)、7艘重型巡洋舰、12艘轻型巡洋舰和大约50艘驱逐舰。除此之外,意大利还有108艘潜艇,几乎相当于德国潜艇总数的两倍。两艘老式战列舰“杜利奥”号和“多里亚”号正在进行现代化改装,不久将加入舰队。同时,还有4艘新型快速战列舰(“利托里奥”号、“维托里奥。维内托”号、“罗马”号和“帝国”号)也相继入役。意大利在红海沿岸的马萨瓦驻有一支由7艘驱逐舰和8艘潜艇组成的小舰队,它可以对出入苏伊士运河的英国运输船构成威胁。与同盟国海军的同级舰相比,意大利海军舰艇的装甲薄,但速度快。这种速度快和装油量较少的特点大大限制了它们的作战半径。

    意大利的主要海军基地设在塔兰托,辅助基地分布在那不勒斯、布林的西、奥古斯塔、西西里的巴勒莫、撒丁岛的卡利阿里以及利比亚的的黎波里和班加西。意大利海军设想,它战时在东、西地中海的战略是防御姓的,而在中地中海,它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来保卫从本土至它在利比亚的陆军之间的海上运输。意大利海军的作战原则是,避开敌之优势兵力,采取海上突击以及潜艇和蛙人袭击的方式来削弱盟军的舰队力量。

    五月渐渐过去,英国认识到法国可能被迫退出战争,并预计到意大利可能希望参与对法国的进攻,以便分享胜利者的盛宴。英国战时内阁理解到,英国除了建立地中海舰队外,它必须同时担负起西地中海和东地中海的防务,而且还应设法在直布罗陀部署一支海军部队。英国废除了不触犯意大利的方针,于5月2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