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四章 就从我们开始做起吧(1 / 2)  民国大文豪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在后世,电视新闻上经常出现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消息,为了追回文物经历多少困难,还有爱国人士在国外高价收购等等。

    能弄回来一件文物都要在新闻上播报,可见应该是真的不容易。

    那时候的林子轩只是一介小民,看电视的时候感受不深,骂两句文物贩子也就过去了,反正他也做不了什么。

    穿越之后,他和古董行业接触的不多,他不懂这个,也没有附庸风雅的爱好。

    林家说到底是商人家庭,不是书香门第,林子轩算是个异数,一不小心成了文学家。

    但他是冒牌文学家,对于这个时代文人认为风雅的事物都不怎么感兴趣。

    不过,他虽然不了解上海的文物市场,却有所耳闻。

    比如,上海《新闻报》的大股东加拿大人福开森就喜好收集中国文物,此人自1887年来到中国,生活了数十年之久,收集了数千件中国古玩。

    中国文物流失海外早已有之,八国联军进北京火烧圆明园,抢掠无数文物。

    根据《清季野史第一编都门识小录》记载。

    “庚子间,《四库》藏书残佚过半,都人传言,英、法、德、日四国运去者不少。又言洋兵入城时,曾取该书厚二寸许、长尺许者以代砖,支垫军用器物。武进刘葆真太史拾得数册,视之皆《永乐大典》也。”

    这只是一个开端。

    中国的这些文物被带回西方,引起了西方人的高度重视。

    西方的文物贩子和学者们不顾风险的蜂拥而至,他们要来东方抢掠宝藏,甚至有西方的博物馆开出中国文物的收购单据,明码标价。

    那些士兵不识货,拿古籍当砖头,但这些文物贩子不同,他们知道什么东西有价值。

    一些外国商人还在北平、上海、天津等文物汇聚地开起了贸易商行,专门收购中国文物。

    有些中国古玩商也开起了专做洋人生意的古玩铺。

    于是,双方勾结在一起,大量文物就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的运到了国外。

    清朝末年,法国驻华第三公使魏武达以搜集中国文物出名,是鉴定中国古玩的专家,卸任后他在巴黎开设中国古玩店。

    北平最大的古董商岳斌就是由他扶植起来而发财致富的。

    这一时期,北洋政府既无禁止文物出国的法律、法规,又缺乏对旧书业、古玩业的必要管理,导致文物外流畅通无阻。

    久而久之,这些外国的文物贩子不满足于市面上的古董。

    为了牟取暴利,找到更有价值的中国文物,他们和中国国内的盗墓贼联合起来,开始以考古的名义在中国各地进行盗墓挖掘。

    形成了盗墓销售运输一条龙的文物走私产业链。

    丁闻江曾见过类似的情景,说起来痛心疾首,却无能为力。

    因为不光有盗墓贼参与其中,还有各地的大小军阀为外国人提供方便,甚至这些军阀都参与盗墓,换取钱财。

    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军阀盗墓事件要算是孙殿应于1928年在河北遵化的疯狂盗墓行为。

    他选了两座陵墓,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东陵。

    在林子轩的记忆中,有两处地方的文物流失让他印象深刻。

    一处是敦煌的莫高窟,一处是洛阳的龙门石窟。

    在后世,他看过余秋羽写的《文化苦旅》,其中第一篇叫做《道士塔》,讲的就是敦煌莫高窟的故事,里面的那位王道士让人痛恨不已。

    王道士原本是位普通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负责看守莫高窟。

    有一天,他偶然在莫高窟的一个隐秘洞穴内发现了大量的文物。

    他并不明白其中的价值,便拿了几卷经书送给县长,县长又送给了甘肃学台。

    这位学台是位金石学家,懂得洞窟的价值,便建议送到省城保管,但东西很多,运费不低,官僚们犹豫了。

    最终,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只有王道士一次次随手取一点出来的文物,在官场上被当作礼物送来送去。

    后来,这些经卷被外国人发现了,他们如获至宝。

    大批欧洲的学者、考古学家、冒险家们不辞辛苦的赶到甘肃,赶到莫高窟,只为了能获取洞窟中的那些经卷。

    他们最后面对的就是那位看守着莫高窟的王道士。

    一场完全不对等的交易在莫高窟前开始了,王道士的开价并不高,甚至低的可怜。

    1905年,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

    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迭子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

    1908年,法国人怕希和用少量银元换去了1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

    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

    这位王道士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