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八十九章 方丘治好疟疾!(2 / 3)  医品宗师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接到一个疟疾病人。

    “我之前去了非洲一趟,回来就总感觉身体不舒服,然后去检查了一下,已经确诊是疟疾了。”

    小伙子说道。

    “恩,我看看。”

    方丘了然的点点头,开始给对方检查。

    说到疟疾。

    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非洲。

    但其实不然。

    在中医里,疟是很早就有的了。

    我国中医对疟疾的认识甚早,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疟”字的记载。

    传染病。

    在古代的医书典籍中,记载得最详细的,就是疟疾!

    疟疾的概念。

    在《内经》中就已经很明确了,其中记载到:疟疾是指由感受疟邪引起的,以恶寒壮热,发育定时,是多发于夏秋季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在疟疾这个病上。

    中西医学对疟疾的认识,是基本相同的,也就是说西医学中的疟疾,也跟中医中的疟疾处于同一范畴!

    在中医里。

    引起疟疾病的原因,是因为感受到了疟邪,在古医术《内经》里,疟邪被称之为疟气。

    而中医里面,所说的疟邪,一共具有四个特点。

    第一点:疟气是住在营气,而这里的营气所代表的就是指人体中饮食水谷化生的精气,疟气住在营气,从而隐藏在身体中,但却不触及内脏和皮肤。

    比如,《素问·疟疾论》中就说道:疟疾“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这是营气所舍弃的。”

    在《医门法律·疟疾论》中也有记载道:“外邪得以人而疟之,每伏藏于半表半里,人而与阴争则寒,出而与阳争则热。”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外邪能因人而疟疾的,每在半表半里,人而与阴争那么冷,出,与阳争就热。

    第二点:随经络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

    也就是说,疟气会随着经络而内心搏五脏,横向联系到隔膜或肠胃之外的脂膜上。

    第三点:盛虚更替。

    第四点:与卫气相集则引起发病,与卫气相离则病休。

    意思是,与卫气相句机在一起,就会引起发病,与卫气相分离则病就没了。

    这里的卫气。

    在中医里,是指人体阳气的一部分,具有保卫肌表,抗御外邢的作用。

    其中。

    因起瘴疟的疟邪亦称为瘴毒或者瘴气,在我国主要存在于南方片区,所致的疾病也比较严重,易于内犯心神及使人体阴阳极度偏盛。

    检查一圈下来。

    方丘果然发现,这个青年喜欢打呵欠,看上去很乏力,毛孔栗起,面赤唇红,烦渴引饮。

    观察病人的舌头,发现病人舌苔黄腻。

    把脉,脉弦紧或弦数。

    这些症状,都表示病人患的确实是疟疾。

    再根据病人的口述来看。

    他所患的应该是四中疟疾中,最常见的间日疟。

    “怎么样,能治吗?”

    等方丘检查完,病人才一脸期盼的问道。

    “可以。”

    方丘点点头,说道:“不过,要施针。”

    “行。”

    病人脸色一喜,立刻说道:“只要能治好,别说是施针了,就算是开刀做手术都行。”

    随后。

    方丘拿来银针,开始为病人治疗。

    施针的同时,方丘脑中立刻出现了针灸治疗疟疾之法。

    取督脉、少阳经穴为主,以通调督脉,和解少阳。

    处方为大椎、陶道、后溪、间使、液门、足临泣。

    随证配穴:热重加曲池,毫针泻法。疟母加章门,灸痞根。高热神昏者,点刺十二井穴出血。

    回忆的同时。

    方丘开始着手扎针!

    病人也相当配合,因为方丘手法很好的缘故,银针扎下去的时候,病人连一丁点疼痛感都没有。

    随着捻针。

    病人更是感觉到,体内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现象,好像有一股气在体内游走一般,随着这股气的游走,他体内的情况,很快的就得到了非常明确的改善。

    很快。

    针灸结束。

    “好了。”

    方丘微微一笑,说道:“如果不放心的话,你可以去做一个详细检查。”

    病人当然不放心了。

    半信半疑的出了诊疗室,去做检查去了。

    结果。

    一圈检查下来,他的病确实完全好了。

    走出检查室的时候。

    病人,一脸震惊!

    然后,赶紧跑向方丘的诊疗室,要感谢方丘。

    可到了诊疗室门前的时候,才发现还有密密麻麻的人在等着方丘看病呢,当即也不敢去打扰方丘,只能在心里默默的对方丘说了声谢谢,然后转身离开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