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0章 中途岛海战(二)(1 / 4)  大清拆迁工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冯云漫天,海风呼啸

    中日双方海军舰队在中途岛附近洋面展开了主力决战,一时间炮火纷飞,浓烟滚滚,海水沸腾。

    下午两点二十五分,帝秦海军第五战队莱州号、翼州号、易州号、定州号四艘重巡洋舰集中左舷全部火力,对“秋津州”号实施猛烈打击。

    顷刻间,无数的炮弹砸落到“秋津州”号左近,激起漫天烟雨。

    猛烈的炮火,顿时将“秋津州”号仅有的老式装甲防护击成粉碎。

    网打完一轮炮弹的“秋津州”号,还没有来得及射下一轮炮弹,右舷的四门xち毫米射炮和三门xち力毫米射炮全部被击毁,堆放在附近的弹药箱没能攻击敌人,便成为己方士兵的殉葬品。

    爆炸声此起彼伏,烈火四处蔓延,海水激洒而下。

    在水火两重天之下,“秋津州”号上的最后一丝抵抗意志,也被彻底打垮。

    轰!轰!轰!

    数沏毫米高爆穿甲弹,几乎水平贯穿近中央舰岛,强横的能量,直到穿透数层装甲后,在舰岛内部爆炸。

    刹那间,“秋津州”号整个上层建筑再也承受不住狂暴的能量冲击。撕裂,破碎,接着轰然爆裂。如烟花空中绽放,飞溅滑落到四周。

    激战三分钟,帝秦海军第五战队第六次火力齐射,数十各口径炮弹再度命中“高千惠”号。

    整个舰身再度被深深的犁了一遍,猛烈的火焰瞬间吞噬了一切。

    轰隆隆一声巨响,“秋津州”号中央弹药库承受不住高温的烘烤,轰然爆炸,一朵巨大的蘑苏云腾空而起。

    但见“秋津州”号原本中央高,两边低的布局,此刻高高的中央舰岛已经消失,变成了一个半沉入海水中的“四”字。

    两点三十分,帝秦海军第五战队司令官黄钟英中将判定“秋津州”

    号丧失战斗力。

    接着,帝秦海军第五战队左转弯,穿过“秋津州”号一路戎xち过的黑烟区,回旋机动,配合第九战队夹击“和泉明石”二舰。

    在第九战队进行穿插切割之时,“和泉”和“明石”二舰便意识到对方想要强行穿插抢占字头位。

    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右亨大将在开战前就已经给他们下达了命令,允许自行采取最佳战斗态势。

    由于帝秦海军一项采取的战术就是穿插切割,先进行外科手术,清理掉比较弱的战舰,然后在集中力量攻击实力强的。

    这种战术引申自战国时代,齐国著名的“田忌赛马”典故,避实就虚。实现最小的代价,完成最大的作战目的。

    无疑,中国海军的指挥官深谙这些道理,指挥的舰队战术更是结合了中西兵法精要。

    为此。伊东右亨大将提前给各舰以最大的自由能力,就是防止被帝秦海军切割后,陷入指挥混乱的局面。

    “和泉”和“明石”二舰,见到帝秦海军上来就进行切割战术后,知道凭借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阻止对方的动作。于是立刻分散规避,防止帝秦海军第九战队左右舷同时开火打击到他们。

    原本第九战队的四艘防护巡洋舰火力跟“和泉明石”二舰差不多,只是占据了数量优势而已。

    可能是日本海军一直以来对帝秦海军心存畏惧,未战先胆怯。如果二舰既然现了帝秦海军的意图。死拼到底的话,也能对第九战队造成较大的伤害。

    可是二舰却为并打就提前规避。生怕跟帝秦海军交火,这在6战当中就等于临阵退缩,先不说胜负如何,单是在士气上就先败了。

    二舰不约而同的分头逃跑,第九战队虽然完成了穿插切割任务,但是敌舰的逃跑,使得原本的计划落空。不得不变成了追击战。

    探路者一号和探路者二号负责追击“和泉”舰,探路者三号和探路者四号负责追击“明石”舰。

    战斗一开始不到五分钟,日本海军便出现一艘巡洋舰被击毁,两艘巡洋舰夺路逃跑的情况。

    联合舰队旗舰“三笠”号战列舰上。伊东右亨大将气的胡子撅起老高。大骂两艘战舰的舰长混蛋,但是却无能为力。

    帝秦海军太平洋舰队旗舰盘古号战列舰上,司令官林建章上将见到后。立刻命令第五战队停止追击。只是同意了让第九战队负责追击任务,甚至连在外围部署的四支驱逐舰队都没有动用。

    在林建章上将看来,战斗网开始,日本海军便出现逃兵,足以说明日本海军已经是惊弓之鸟。

    于是,立刻计上心来,故意只派四艘巡洋舰去分别追击“明石”和“和泉”二舰,就是故意给日本海军主力战舰上的官兵透露一个信号,让他们以为分散突围是最大的求生希望。

    兵法有云:丹三缺一。

    但是,人往往都是心存侥幸的。哪怕是明知道必死无疑,哪怕知道生路是陷阱,他们也会海战同样如此。

    故意只派小兵力追击逃跑敌舰。就是给日本海军官兵造成可以逃生的假象,那么在战斗起来的时候。他们便不会决一死战,给帝秦海军减少伤亡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