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叶收回目光,正好听见那给她带路的兵士感叹了一声:“今天是我第一次见到皇帝陛下,以前就常听军中老兵将说,当今陛下虽为武帝,但施政之仁厚,就是放在前朝数百年里,也是少见的。”
莫叶本来想,刚才她和这兵士一直埋着头,哪里算正面看见了皇帝的脸,但斟酌了一下后,她还是将这个念头收入心底。怎么说现在对方是官兵,自己只是普民,尽可能的别再惹麻烦了吧!
听这兵士的感叹发自肺腑的真诚,莫叶忽然有些好奇。对于君主施政的仁厚标准,在民间具体是如何划分高低的。刚才经历的事,虽然也让莫叶感觉,转折太快了,但除此之外,莫叶并没有此刻眼前这个兵士这般感恩戴德的情绪——当然,她对于刚才皇权的宽厚放手。是心存感谢的。但这种感谢之情只是淡然存在心间。
迟疑了一下,莫叶换了一种方式,轻声开口问道:“求教兵大哥。前朝……多暴君么?”
在刚才大发感慨的那个兵士被问得愣了愣神,目光紧盯莫叶,上下扫视,片刻后他肃然说道:“看你的年纪。不知道也属正常。罢了,不与你小孩子家啰嗦。快进去吧!”
见对方丝毫不愿意就这个问题多说一个字,莫叶也不准备再追问,只依言向看台场内走去。在快要步入场内时,她稍一犹豫。终于还是转回身,端正地冲那兵士揖手拜谢,再才回身往人群中扎去。
那兵士见状。神情不禁愣了一下,他有些意外于这十来岁的孩子。虽然颇有些不畏军威的硬骨气,但实际上应该是个十分守礼法的人。
兵士暗道一声:奇怪的读书人。然后他与另外十数个兵士一起,笔挺立于百姓观礼台的入口外围,组成一道军戒线。既然皇帝已经到场,并登入祭天台,在此期间便是彻底不允许再有其他误了时间的人补入场了。
锣鼓声似乎是在刚才皇帝登临海边设立的祭天台时,稍微停歇了一下,此时朝中负责今日活动的文武各部算是全部到场,布施齐备。
那喧天的鼓声再次响起,从三息一声、二息一声,到后头的一息一声,在海岸线轰击开来,近乎契合了人们的心跳声。鼓槌砸在鼓面上,声音一直轰到周遭人们的心里,海浪拍击岩岸的声音被压了下去,周围密集站立的百姓却都很自觉地屏息肃静起来。
修筑在海边岩岸至高位置的祭天台上,明黄人影取了三支香棒点燃,并指捏在手心,缓缓高举过头顶,轻轻贴了一下额头,然后朝东方海面、每天太阳升起的那个角度拜下。
与此同时,他身后站立的各部文武官员皆掀动衣摆朝东方跪拜。
莫叶感受不到祭天台上衣袂拉擦声,以及一众朝中文武大臣拜天叩首时,口径一致同声的吟诵声,但她能清晰听到,身边周围,不同衣料拂擦发出的声音,以及来自不同职业、不同身份高低的人传来的轻声吟诵。那吟诵声里所含内容不太一致,但共鸣性极高,基本上是一起发出,又近乎一齐结束。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在场这么多来自不同社会位置的人,能够将自己的心境行为自然而然的与大家融于一处?莫叶的内心感到一阵震撼,此时现场的景象,已经不再像是早上出发来这里时,抱着看一场热闹的心境可以形容的了!
在祭天台上拜天之礼开始时,无需任何人指引,高台下方各处观礼台上的百姓一同向日出之东,跪拜在地——他们拜的是天。
东升红日当空,四洒阳光温暖;风云雷催雨水,雨生万物生。自古以来,人们对头顶的天,心存诸多揣摩,但对天威的敬畏,近乎人人同等。而今天到来此地的人,亦近乎全都是怀揣着对今年春季海运的美好祈愿。
如果说天意难测,那么浩瀚无边的大海似乎是天之镜角,这个蓝色的天之使者,是人们可以触摸和听到声音的。虽然他的意旨仍同天神一样,人力难以捉摸,但人们希望用他们可以达到地最近的距离,以最诚挚的感情,祈祷航运的顺利。
……
土坨镇,客栈后的草棚下,高潜领着两个马车夫,开始着手整顿马车,准备出发。
原本高潜早就起床洗漱完毕了,但因为昨天傍晚忽然降雨,过了一个晚上,小雨不但未歇,天上的雨云还堆积得厚了。大清早的云光混沌,看不出天气状况,只得将出发时间延后了一些。
此时天已大亮,虽然厚云遮日,但至少可以看清云层与风向变化。高潜凭经验看,今天白天怕是难逃一场大雨,但如果不忽然刮狂风,那这天上的云应该还能‘憋’一会儿,再才滴落下来。
而规划一下自己的行程,为了在今天天黑之前到达下一个城郡过夜,已经不能再把出发时间往后推移了。
整理好三辆马车,检查了一下车上物件,做好车顶遮雨准备,高潜便驾上领头马车,出了土坨镇。
因为土坨镇的地理特点,周围全是因不明原因,突出于地面的土丘,像小山又不怎么长树,所以蜿蜒在这样的天然障碍之间的岔官道,也无法有较长段的直路,就要拐弯转向,绕土丘而修筑前延。
在这样的路况上,高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