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张宾和裴该正好好地着军中政事,突然间裴该话锋一转,提起了自己的姑母裴氏,裴氏这些不肯好好吃饭,还总是哭泣。
张宾略略一皱眉头,就问难道是军**奉不足吗?裴该一撇嘴:“军中有何供奉?”随即就了,我姑母曾为王妃,那是养尊处优惯了的,怎么可能忍受得了军中生活?不过她丈夫已死,国家覆亡,险些沦为奴婢,这才勉强依靠我这个侄子而已——“今闻其夫侄所在不远,怀念往事,故此哀伤、怨怼……”我都已经被她莫名其妙骂过好几回啦。
张宾问道:“所谓夫侄是……”裴该伸手朝东方一指:“即刁长史欲伐,而我等欲避者也。”
张宾明白了,裴该指的是晋朝的琅琊王司马睿,于是便问:“令姑母与琅琊王甚熟稔么?”裴该撇撇嘴,有些不屑地回答,熟啊,当然熟,比跟我要熟得多啦。
裴该还是个少年的时候,裴氏就已经嫁给东海王司马越为继室了,而即便在此之前,他们堂姑侄也顶多在家族聚会的时候碰过一两次面而已,虽有血缘,却无甚感情。而司马越乃是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琅琊王司马睿则是司马懿的曾孙,双方血缘关系虽然比裴该和裴氏更远,关系却一直都很不错。
就理论上来,司马睿在家族中的地位比较高,所领琅琊也是大国,比东海国要高级和富庶得多。但在“八王之乱”中,他却只是个后起的字辈而已,不仅无力插足争胜,就连自保都非常困难——因此他就必须得找个人傍着啊。那么找谁呢?琅琊、东海本是邻国,他自然而然地就投入了东海王司马越的怀抱。
司马越在“八王之乱”中之所以能够笑到最后,原因很多,其中重要一点,就是他在朝中找到了足够有影响力的奥援——王衍王夷甫。别看王衍假模假式跟石勒面前撇清,自己“少无宦情”,其实官瘾很大,他口才一流、学问二流,但论起在官场上争权夺利,踩着别人往上爬的本事,足可与口才相拮抗。所以在“八王之乱”晚期,王衍利用他本人和家族的声望,基本上掌控了洛阳朝廷,司马越与之联手,这才能够顺利击败最大的政敌D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
——后世有人评论,其实司马越和王衍的合作,可以看作是东晋初年“王马共下”的滥觞。
故此司马睿既然依附于司马越,自然也会亲近于王氏家族,再加上琅琊王氏本来就是他封国内的豪门世家,所以才能顺利把王衍的族弟王敦等人召入幕中,并且不敢待之以寻常宾客,而是等同于师友。
司马越起兵之初,就表司马睿为平东将军(后改安东将军)、都督徐州诸军事,为他留守后方;后来讨伐邺城的D王司马颖,司马睿也有领兵从征。所以东海王府上,琅琊王那是常去啊,自然会和王妃裴氏相熟了。
而且裴该还了,司马睿之所以离开徐州,渡江南下,镇守建邺,据裴氏所,初建言者是琅琊王氏的王旷(“书圣”王羲之之父),然后由王导转达给司马睿,司马睿通过裴氏向司马越进言,才获得允准的。
——想当初裴氏在马厩中与裴该相认,一开口就:“昔日我劝汝兄弟随王玄通子孙同往建邺……”所谓的“王玄通”,就是指的琅琊王氏前代家主、威名赫赫的王览,王敦和王导都是王览的孙子。
讲述完这些旧事,最终裴该总结道:“则琅琊王德我姑母久矣,姑母亦心心念念,深悔当日不往依附……”
张宾沉吟少顷,捻着胡须微微而笑:“我知裴郎之意了……”
裴该盯着他的眼睛,轻轻摇头:“张君未必明我之意——可先来听听?”
张宾你是觉得裴氏居于军中,她自己很不乐意,而对你来,又有受人要挟之憾——石勒要是真拿你姑母来要挟你,“非大丈夫所为也”,则君臣之间难免会留下心结。或许这也是你直到今还不愿主动为石勒献策的缘故吧?总感觉自己是俘虏、人质,不是部下。
而如今机会大好,此处距离寿春并不太远,又知江南晋军都已齐集寿春,所以你打算通过我向石勒进言,把你姑母给放了,派人送她到寿春去——
“我猜裴郎之意如此,未知然否?”
裴该先点点头,继而又摇摇头:“张君只得其一,未得其二。”
张宾哦,你还有别的用意吗?来我听听啊。裴该莫测高深地一笑:“若其一尚不能达成,其二有若空中楼阁,正不必多言也。”张宾心道你又冒新词儿……什么“空中楼阁”,也不知道是从哪本书上读来的——“若裴郎能道其二,我便一力促成其一。”
裴该把身体略略朝后一仰,表现得是稳稳当当,不着急,我这里还有些事情没有安排妥当,就算你现在服了石勒,要把我姑母送去寿春,我也不会答应——“张君休急,有三五日,时机便可成熟。”
张宾自诩智计无双,但是怎么琢磨也琢磨不明白,裴该所的“其二”究竟是指什么……难道他想先把姑母送走,自己好方便落跑么?晃晃脑袋,赶紧把这个念头从脑海中驱逐了出去。一则不应该再怀疑裴该的忠诚啦,不但是同僚,我们还是知己,总拿老眼光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