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曲傲(1 / 2)  从大唐双龙传开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张晓和曲傲约定的时间是午时,张晓是踩点到的,原本以为会晚一点,但是没想到铁勒人比张晓来的还要玩。

    又过了两刻钟,终于地平线处,铁勒人的大军露出了身影,大地开始震颤起来,无数的马蹄蹬踏出的声音滚滚而来,光听着声音就不下一万精骑。

    毕竟这一次约战,仅仅是“单打独斗”罢了,并没有约定到底带多少兵马,因此薛延陀足足带了两万骑兵,而且看上去都是精锐的控弦之士。

    看到这只煞气逼人的队伍,张晓心中顿时有数了,看样子这一次自己和曲傲的越战仅仅是开胃菜罢了,打完了这一场还要继续和薛延陀再打一场。

    不过这也难怪,就像铁勒人堵死了张晓北上的道路一样,张晓也挡住了铁勒人南下的道路。

    对于张晓说来说,北上的价值并不算大,毕竟铁勒人的地盘是真正的寒苦之地,没有太多的价值。

    虽然张晓现在占据的土地也算不上肥沃,但是凭借张晓推广的诸如肥田,选种等诸多手段,勉强养活自己的士兵还不是大问题。

    更何况,张晓占据了丝绸之路的青海道,光是这一条商路就足以让张晓富得流油。

    可是铁勒人却没有张晓的条件,因此薛延陀必须为自己,也是为自己的族人考虑。

    草原人不懂耕种,只靠游牧为生,因此他们唯一的手段就是劫掠。

    若是隋朝强盛无比的时候,草原人自然不敢有丝毫妄动。但是现在,稍有有点英明的君主都能够看得出来,隋朝已经时日不多,因此草原人大都磨刀霍霍,想要入寇中原,像薛延陀这样的雄主自然也不例外。

    张晓甚至能够想象得到,看到自己的兵马不过五千有余,薛延陀的心中是如何的欣喜若狂。

    当然张晓同样也知道,很快薛延陀别说笑,就算是哭都哭不出来。

    因为张晓这一次率领的兵马乃是不死营,无敌的不死营。

    不死营是张晓麾下唯一的一只甲装具骑,也就是所谓的重骑兵,这个世界上极为稀有的重骑兵,最昂贵,最重要,也最荣耀的兵种。。

    重骑兵并不罕见,略微早一点的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过这种王牌军队,人称铁浮屠。不仅人有人甲,连战马也全副披挂,一个骑兵就好像是一座高大的战神雕像,当他们推进的时候,就好像钢铁的城墙迎面压来。

    一般来说,重骑兵虽然是兵种之中攻击力最强悍的一个,但是同样缺陷也非常严重,因此有些华而不实。

    用重装甲骑兵进行奔袭,在距离和地形上面是有一定天然限制的--不能快跑,否则战马会完蛋;不能太远,否则人和马一起累死;时间不能太长,否则根本不可能多带粮食的骑兵会很快**失去战斗力;不能上山道、进湿地、进沙漠、进森林、攻堡垒。

    因此,一般来讲重骑兵只能用来偷袭,适用面非常的狭窄,而且重骑兵有不少缺陷能够让人针对,若是地方有了准备,那么效果连普通骑兵都不如。

    但是张晓的不死营却不同。

    首先,尽管不死营的负重比一般的重骑兵还要重上一两倍,但是每一位士兵都是吸纳了大量的精元,导致体魄强悍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哪怕不催动真气,也能视负重于无物。

    至于另一个方面缺陷,也就是马匹的问题,同样也被张晓解决了。

    首先,不死营每一个士兵的坐骑都是赫赫有名的青塘马之中的“龙种”,本身就是万里挑一的上等宝马,耐力,力量都是上上之选。

    更好主要的是,张晓从跋锋寒手中弄到了“人马如一之术”,可以让不死营将士能够将自身真气输进马儿体内去,不但能增加马儿的速度和耐力,御马时更是如臂使指,随心所欲。

    因此,只要张晓想的话,那么就可以让“不死营”发挥出远超轻骑兵的速度。

    所以说,不死营实就说是一只无敌的兵种。

    如果硬要说不死营的缺点,那就是不死营花销太大,材料稀缺,人员难寻,马匹难寻,连凑齐这么五百骑都浪费了张晓无数的心血。

    莫说薛延陀已经居心不良,就算他真的只是观战的,张晓也要试一试自己苦心孤诣创造出的不死营威力到底有多大。

    不过在那以前,张晓自然要和曲傲打上一场。

    毕竟对于张晓来说,这一仗实际上是最重要的,甚至比击败铁勒人都要重要。

    于是张晓立刻大喝过去道:quot;曲傲何在,可敢与我张晓决一死战。!”

    听到张晓的话之后,铁勒战士蓦地静下来。等待曲傲的回话!

    曲傲的声音从对阵内传出。字字震人耳鼓、语气却保持平和。道:“乞活可汗,在下已经恭候多时了。!”

    就在这诡异莫名的气氛中,一身戎装的的曲傲策马,从裂开的人阵缓缕驰出,迎向对面的的张晓。

    虽然说,张晓和薛延陀有在此决一死战的意愿,但是这必然要延迟在和曲傲一战之后。

    毕竟名义上来说,今天仅仅是张晓和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