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37章 货币体系(2 / 3)  国势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导画个圈而已,权力有和没有一个样。这种专家治国的论调是毛所不喜欢也是不甘心的,轰轰烈烈的群众性运动才是他所欣赏和理解地,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未必没有从专家手中夺取治国权利的意思……站在这个立场思考问题,秦时竹不由得感到同情,也感到压力,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只有硬着头皮继续吧。

    “第二为银元。我国自古以来通行制钱、银两。原本无银元,自中西贸易兴盛后,才有银元出现,且均为外国银元,在外国银行及其纸币进入我国之前,外国银元已出现在我国市场之上。银元最初按其实际重量计价行使,每个银元合中国银两七钱三分,合制钱六、七百文。嘉庆以后。逐渐以枚计算,并出现银元价格离于含银量之趋势。外国商人便以银元套购中国白银出口,加工铸造,再输入中国,赚取差价。

    因此,尽管清中期以后鸦片大量输入,我国对外贸易逆转,外国银元仍继续流入(与我们普遍所认为之白银外流情况不太相符)。且种类日渐增加,现今国内市面所见银元,主要有本洋、鹰洋、人洋,以及美、日、法各国贸易银元。”

    本洋是指西班牙银元,五口通商以后。成为上海等地方一切华洋交易及汇兑行市的计账单位,只是后来因为本洋停铸,来源断绝,势力才逐渐衰弱。

    鹰洋是墨西哥独立后所铸银元。因其币面有鹰站立于仙人掌之上图案(墨西哥国徽)而得名,在世界各地以中国流用最广,最初于咸丰四年(54)在广州流通,不久即代本洋成为在我国流通地各种外国银元中最多地一种,主要行使于华东及华南,上海是鹰洋最大量的主要集中流通地,几乎成为通货接受的标准。清末外国银行在上海发行纸币,必以鹰洋作为兑换储备。在北方各地。鹰洋作价也往往高于中国银元。自905年5月日墨西哥货币改为金本位制以后,来源断绝,它在中国的势力才渐渐衰落下去,据估计,清末时总额至少在三亿元以上。

    人洋即英国贸易银元,又称站人洋或杖洋,因币面有不列颠尼亚女神手持叉杖而得名,这是英国在95年在远东发行地一种银元。主要铸造于印度。英国在香港也曾设厂铸造过银元试图驱逐本洋及鹰洋。但是失败。95年英又作第二次尝试,主要用于对华贸易。所以又名英国贸易银元。此种新币铸成之后,在中国境内通行无阻。最初在广东最为通行,900年以后,北方各地尤其在东北、天津一带也颇盛行,在北方的市价往往超过中国龙洋和墨西哥鹰洋。

    所谓美、日、法各国贸易银元是指此三国在对华贸易中专门使用的货币。日本银元,也称龙洋,因币面有龙纹图形而得名,开始铸造于7年,是日本本国流通地本位货币,主要流通于南方的福建、江西、湖南等处;日俄战争以后,东北也广为使用,主要来源是97年日本改行金本位制后原有旧货币没有销毁而大量输入的。美国贸易银元专供对远东贸易使用,币面图形有女神坐象,手持一枝花,只通行于少数通商大埠。法国贸易银元也称安南(今越南)银元,流通地区较为狭小,仅限于和安南接壤的云南、广西边境适用。

    这些银元,在座众人大体都是见过的,只是后面那么多来龙去脉,倒是未必很清楚。

    梁士怡接着介绍中国银元:“我国自铸银元,大抵始于康熙元年(662年)之‘康熙宝藏’,但为数寥寥,不见流传,财政部查遍原户部档案,亦不见有所记载。最早见诸史料记载地,乃是乾隆五十七年(792年)所铸之‘乾隆宝藏’。其样式为圆形,边廓写明年号,内中方框无眼,正面书汉文‘乾隆宝藏’,背书唐古特文‘乾隆宝藏’。重量分一钱五分、一钱、五分,以后又有半两、三钱、二钱诸种。一律以纯银铸造,重一钱之银元九枚易银一两,差额十分之一充作‘水火工钱’。此种藏银从康熙、乾隆到嘉庆、道光,历代都有铸造但为数不大。现如果谁有一枚,特别是乾隆、康熙宝藏,我愿以百枚交换……”

    清廷所铸之中国银元,由西藏开始应用,盖新疆、西藏一带历史上曾通行银钱,为照顾当地风俗而加以体恤。同时,西藏地方和廓尔咯(尼泊尔)、印度等交往颇繁,外邦银币流入西藏较多,为适应这种需要,清廷决定在西藏铸造银元。

    在沿海和内地铸造银元多由民间私铸或由地方政府允许民间银钱商号自铸。乾隆年间广东布政使曾允许银匠仿铸洋钱,嘉庆以后继续发展,道光间更有广板、福板、苏板、土板等名目……中国用机器大量铸造银元开始于广东。光绪十三年(7)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在广东设造币厂试铸银元,光绪十五年开始铸造,次年流通于市场,计分五种:一号库平7.2钱,二号.6钱.三号.44钱,四号0.72钱,五号06钱。正面‘光绪元宝’四字用满汉两种文字,上环“广东省造”,下环以“库平七钱二分”标称,背铸龙纹,亦称‘龙洋’可用于商品交易、完粮纳税。不久又有湖北、四川等先后成立造币厂,铸造银元,遂使中国银元在市面开始流通。

    自广东、湖北开铸龙洋之后,其余各省也纷纷自行设计仿照,当时各省所铸银元,成色、分量参差不齐,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