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都带了贺礼,因此又多收了二三千镒黄金。
而在招待楚国使团的宴会上,楚国再次展示对高原的重视和礼敬,原来在楚国送给高原的贺礼中,有一套青铜编钟,共计有六十四只。这一套编钟搬到大堂上,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原来周室对音乐极为看重,视为敬天祭祖的必备之器,同时还认为音乐可以教化人心,使人克己守礼,不生邪念,因此周公治天下时,将礼乐并称,是周宣王时期,又派大臣尹吉甫采集各国歌曲,编为【国风】,又集历代公卿所做之歌,加上周室的祭礼之歌,汇编成【大雅】【小雅】【周颂】等篇,总称为【诗】,再经过后世的不断完善,孔孑到春秋时期终于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而除了收集民歌之外,周室对音乐之器同样十分重视,制出了多种乐器,如钟、琴、笙、箫、竽、瑟、缶等,但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琴和钟二种。
钟是用青铜铸成,分为镛(大钟)、镈(小钟)两大类,两数钟组合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称为编钟。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钟声即洪亮博大,如高天鸣雷,振奋人心,又清脆明亮,若幽谷清泉,悠扬动听,因此一直深受各国的喜爱。
楚国送给高原的这一套编钟能吸引人的目光,就在于制做极为精良。
六十四只编钟分挂在三个钟架上,呈“凵”形排列,每个钟架高有丈余,两头用三根青铜铸成的架柱支撑,每根架柱都铸成威猛的勇士形像,头戴金盔,腰佩长剑,威风凛凛。
钟架的架梁是用木制,长达五丈,方形黑漆,分为上中下三层,横担在架柱上。以下梁最粗,径阔二尺,由三位“勇士”用双手托在腰间;中梁径阔一尺二寸,压在三位“勇士”的肩上,上梁径阔六寸,被三位“勇士”顶右头上。涂着闪光黑漆的架梁上,绘制着红、黄两色的图案,作龙飞凤舞之状,而在架梁的两端,还套着精致的青铜饰首,铸刻着云水花草等图案。
只看这三套编钟的钟架,就以尽显精美华丽,但和编钟相比,却又显得微不足道了。
编钟也分成大中小三钟,分别悬挂在上中下三根彩绘木梁上,闪烁着夺目的光华。最大的编钟,悬挂在下梁,共计十六只,每只高近五尺,阔有三尺,看上去似有千斤之重;中等的编钟悬挂在中梁,每只高达二三尺,阔有尺余,至少也在百斤以上,共有三十只;上梁挂的是小钟,共有十八只,高尺余,阔六寸,虽然形态最小,但亦有数十斤重。
而编钟无论大小,都通体刻有极为精细的花纹和各种铭纹,既华丽高贵,又显出庄重之意。而且这三架编钟浑然一体,既气象宏大,壮观无比,浑实厚重,却又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精美华丽;令人观之,不能不赞叹为鬼斧神工所为。因此在场的所有人竟然都在凝神观看编钟,就连淳于钟秀和洛明珠两位美女的风采都盖过去了。
虽然这个时代的千斤,大约只相当于后世的二三百千克,单以重量而言,编钟到未必比得过青铜鼎,但青铜器具的铸造,是以乐器为难,乐器当中,又以编钟为难,而编钟又以镛类的巨钟最难铸造,因为只要钟体的厚薄、质地差之毫厘,则音韵不准,演奏起来就难以成曲。因此一般各国可以铸造出重达数千斤的大鼎,却极少有重达千斤的镛类巨钟。而楚国一口气拿出十六口这样的巨钟做为高原的贺礼,其国力之雄浑,铸造冶金工艺之精湛,也由此可见一般。
祝各位书友春节快乐,万事如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