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行之暗感世事变幻莫测,说道:“江宁竟能容忍如此之才流落他家?”
易封尘说道:“随秦子卿来江津的那位白须老者极可能是静湖大宗嵇思勰,由此可见南平将秦子卿接去也费了大力气。”
易行之问道:“南平为何特遣密使告之此事?”
易封尘说道:“南平最畏江宁坐大。”又说道,“南平与江宁在江水以南争雄,方有我易氏生存的一丝空隙啊。”
易行之暗叹一声,说道:“若徐汝愚真想将凤陵大营的兵马从清江、津水运往白石,江津则如何处之?”
易封尘说道:“霍青桐有借道之请,我江津不妨允之。若霍青桐率领四万残军迅速退出荆北,那么江宁则需要数万兵力填入彭泽、饶州等地;徐汝愚自然不能将凤陵大营的兵马调入白石参战。若霍青桐拖延不撤出荆北……”说到这里,易封尘似下了极大决心,狠狠说道,“我江津不惜与江宁撕破脸皮,也要封锁住津水水道。”
易行之说道:“虽然能将凤陵大营的兵马封锁在决战战场之外,但是以徐汝愚用兵之能,白石战场之上,江宁未必会败啊。若是徐汝愚一举击溃东海主力,我江津又如何自处?”
易封尘说道:“东海非尽是无能之辈,但看张季道率领步营主力避开主战场,往东寻找战机,便可知张季道不是没有防备之心。陈预无法在白石北境形成优势兵力,只会让徐汝愚逼得节节后退,而无决战的可能。徐汝愚的算计,这次大概会落到空处,就算得到数百里浮地,又有什么大用?”说完,稍稍一顿,轻叹一声,说道,“只是从此之后,江津与江宁也无缓和的余地了。”
在徐汝愚统领四路大军从白石渡过下阿溪,侵入东海境内的同时,易封尘同意霍青桐率领四万残军从江津借道的请求,并且没有以往苛刻的条件。路线却是当初徐汝愚率领两百青焰军与千余附民穿越衡山所走的那条路。
子阳秋眸光深湛如秋水,落在易封尘的脸上,说道:“易公为何此时同意借道之请,并且约定十曰之限,不觉得仓促了些吗?”
易封尘淡然说道:“江宁与荆襄早有让城之议,想必准备充分得很。”侧目望向霍氏特使潘岳,说道,“霍氏四万大军羁留荆北,已有数年之久,将士归乡心切,大概不希望这借道的时间往后拖延了吧?”
潘岳身量矮小,年约三十七八,肤色黝黑,双眼微眯,心里琢磨不透子阳秋此时为何竟会流落出不满意的神色。曰后对抗南平,江宁与荆襄将互为大助,潘岳可不愿因为急切回师荆襄,而与江宁有什么间隙。
潘岳微微张开双眸,说道:“我在江津城里住了月余,易公突然叫我离开,真有些舍不得啊。”
子阳秋、潘岳此举却加深易封尘的猜测。易封尘说道:“衡山东麓的便道,江津只开启到元月中旬,霍氏错过如此时机,那就到别家借道吧。”
不从江津借道,便只有从南平北境杀回荆襄。潘岳听得易封尘如此强硬口气,脸色微变。
当下不欢而散,子阳秋未在江津多作停留,便辞别而去。
易封尘端坐堂上,听得黑衣密哨禀报“子阳秋出了江津城,只遣副手沿津水南下,前往芜州,而自己则渡过津水,径往白石东北而去”,脸上阴翳愈重,朝跪坐左列上座的秦子卿说道:“果如秦贵使所料,徐汝愚全盘控制着整个白石、历阳乃至荆北的局势,不然借道之事,子阳秋只需向魏愚禀明即可,何需亲自前往安阳去见徐汝愚。”
秦子卿笑道:“徐汝愚善于装腔作势,世人多为他疑惑,然而世间之事,皆有迹可寻,却是徐汝愚怎么掩藏也掩藏不住的。易宗长,此时可信了徐汝愚有将凤陵大营兵马调往白石参战的意图?”
易封尘缓缓点点头,说道:“秦贵使确有大才,易某人不及也。只不知秦贵使对局势变化有何预测?”
秦子卿说道:“霍青桐极可能不顾与江宁的协议,率军返回荆襄,这毕竟是他惟一的机会。我南平对东南没有贪念,,只求东南维持当下的局势,勿使江宁成为我南平东面的大患。如果江宁还贪心不死,南平可说动荆南世家一齐予以压力。”
九月,袁隆义亲使江宁,却受辱而走。
易封尘想了片刻,说道:“江津将如秦贵使所愿,在霍青桐借道北归之时,用战舰封锁望江至江津之间所有的津水主支系水道。”
秦子卿哈哈笑道:“这些水域本是江津所辖,想必江宁也只有苦果自吞。”
待秦子卿离去,易华熙从屏风后走出,脸上忧色犹重,说道:“南平未必安得是好心。”
易封尘说道:“容雁门率领大军西征成渝,无暇东顾,不愿看到江宁不断坐大,只有寄希望东南各家联合起来抵抗江宁的扩张。只要挫败徐汝愚鲸吞东海的战策,东南的局势就会缓下来,江津也能获得喘息的机会,即使现在为南平所利用,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啊。”
易华熙说道:“九月至江宁观礼,虽然在大殿与徐汝愚只是匆匆一瞥,并无深谈,但孩儿觉得徐汝愚并非枭雄之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