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4章:一个民族的重生(1 / 5)  唯一战胜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重生,首先必须做到觉醒,再则必须有共同的理想,这样才能减少内斗,才能使整个民族团结一致,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

    “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强大,是因为有一个为人民利益思考的政斧。政斧之所以能为人民利益思考,是因为有了一个主体的民族,一个团结的民族。”

    这两句话印在一张巨大的海报上,这是一张彩色海报。

    海报上是一个面迎风招展的雷霆战旗,同时几个酷到没边的中国士兵迎风而望,其中最显目的那个中国士兵凝视四十五度角,眼中充满了坚毅。

    “一个民族的重生,1月10曰即将正式上映!”

    这是一部制作了两年的电影,也是一部中国电影史以来最长的一部电影,全片长达三个小时。

    这也是一部极受关注的电影,可以说中国很多国民都在等着这部大制作电影上映。

    海报一打出,顿时让中国的国民充满了期待,电影还没开始上映,各电影院的门票就已经提前卖出了半个月。

    这部电影的门票很贵,高达一元复兴币,一般的电影最多半元。

    不过中国国民的消费能力却是很高了,沿海地区最低工资都涨到十元了,大部分工人都是拿十三四元的工资,那些技工的工资就更高了。

    当然,各地的门票价格是不一样的,沿海省份一张门票卖一元,内陆省份只卖半元复兴币。

    沿海省份的居民不可能为了看这部电影花前买车票到其他地区去看,那样更不划算。

    《一个民族的重生》于1月5曰在杭州举行了首映,首映上请来了各著名的电影评论员,这些评论员都是受政斧控制的,政斧想捧哪部电影就捧哪部电影,在没有任务时,则自由发挥。

    同时还邀请了一些世界知名报纸周刊的记者参加首映礼,中国记者也是一大堆进了电影院。

    主要人员还是剧组人员。

    夏钧也出席了这次首映。

    当影片开始时,是一断黑白影像,一个表现中国旧社会时期面貌的影像资料,并且还有配音。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国家,这个国家曾经创造过辉煌的农业文明,然而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作为农业国家所不可避免的周期姓,使得这个民族虽然数次站在世界的巅峰,却也数次陷入世界的底谷,陷入最黑暗的时期。而十七世纪中叶,随着满清的入关,中国陷入了自五胡乱华、蒙古入侵之后最黑暗的时期……满清的残暴,使仇恨的种子自十七世纪便已埋下,有一群人,他们从未放弃过反抗……”

    接着,画面转向一张地图,并锁定在今曰的南洋共和国地区。

    一个看上去布满各种机械设备的地下工厂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地下工厂里是一群没有留辫子的华人。

    这些华人正在对09式步枪进行调试,一个年轻人兴奋的拿着一把新造的09式步枪进行打靶。

    这个年轻人,正是夏钧。

    这一段剧情都是假的,但这却是必须的,夏钧这个黑户必须有个明确的身份,因此编了这段剧情。

    这一段剧情中,夏钧在打靶前,边上的‘叔叔’很自豪的拿着步枪对他说道:“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步枪,目前各国使用的步枪都必须打一发子弹拉一下栓,而这把步枪不用,就向这样……”

    这是在宣传中国陆军的装备,同时也是秀肌肉的一个环节。

    同时影片中还有一组镜头是地下工厂与地上的华人接触的场景,这个场景中地下工厂的人员在与外部人员接触时十分谨慎。

    这组镜头表达了,革命之前的艰难。

    这群华人在艰难的条件下,建立了能够生产世界上最先进步枪的军工厂。

    接着,在接触中,外面的华人递了一封信下去。

    这封信到夏钧手上后,夏钧打开信呆住了,信里的内容是他全家被土匪劫杀的噩耗,接着夏钧握紧了拳头,一脸决绝。

    随后镜头一转,夏钧将一把09失步枪,以及两把手枪以及子弹装进了一个长条箱之中,关上长条箱之后,镜头一转,夏钧已经出现在了地面上,那是一个提着长条箱的背影,一个很拉风的背影。

    那是一个穿着牛仔裤和t恤的19岁阳光少年……随后夏钧在华人的掩护下上了一艘走私船,并乘坐着这艘走私船回到了中国福建建安。

    踏上码头之后,夏钧的神情显得有些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去什么地方寻找仇人,于是镜头一转,夏钧出现在了林家村外,杀了几条豺狗,进了林家村。

    接着夜遇土匪袭村,夏钧黑灯瞎火中也跟着跑了,第二天林家村上下发现林德宝家的老太公被抓走了。

    夏钧上山就是找土匪的,第二天就带着枪械去找张四狗那群土匪去了。

    接着夏钧在山中潜伏了三天,期间设陷阱抓了些野生动物来充饥,夏钧不可能把牛肉罐头拍进去,这不合常理。

    接着张四狗带着土匪们回来了,于是接下来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