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百四十一章:北洋解体,夏钧的过墙梯(1 / 3)  唯一战胜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梁启超之前待在议会也待得很郁闷,因为他很快发现北洋政斧根本就是一个傀儡政斧,议会根本就是摆在那里让人看的。

    可笑的是,那些议员们还对议会席位十分留恋,并且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

    北洋的议会并非是真正的议会,真正的议会是华东政斧的议会。

    华东政斧的议会是从民间选举的,很多议员是没有党派的,华东政斧的议员可以说才是真正的中国议员。

    只有让北洋政斧解散,逼迫华东政斧走上台前,才能真正的争取到明煮共和。

    因此梁启超的意图就是把夏钧推上总统宝座,总统虽然权力大,但其实是有限制的,相当于是把猛虎关进笼子里。

    这种把戏当年孙大炮搞过,意图让袁世凯进笼,但袁世凯不进,让曹锟搞出了一个‘哗变’,让袁世凯顺利的在燕京当他的民国大总统。

    梁启超知道要将夏钧关进笼子里很难,但事在人为不是吗?

    首先第一步就是让北洋解散,北洋的存在已经严重阻碍当前中国政治的明朗化。

    段祺瑞听了梁启超的话后沉默了良久,接着对梁启超说道:“任公即已道明当前局势,然你可知华东政斧为何在之前不欲取而代之?”

    “之前之局势,对华东政斧来说却是良机,不欲取北洋而代之,乃是为逃避明煮共和,而行读才之实。”梁启超说道。

    “任公既然明了,可有把握?”段祺瑞又问。

    “吾当奋勇向前。”梁启超并无完全把握,但不去做则是完全没有把握,就算是失败了,时局也不会更差。

    段祺瑞沉吟半响,接着叹了口气,说道:“一切全凭任公之意了,不过大总统可能还舍不得那个位置。”

    老头子留下的基业已失,再维持北洋政斧确实也没意思了,段祺瑞也不再坚持什么。

    “大总统方面,我会前去说服。”梁启超说道,段祺瑞点了点头。

    初步告捷,梁启超又跑到了总统府。

    黎元洪正在吃饭,听警卫报告梁启超来了,连忙放下筷子前去迎接。

    大文豪走到哪里都吃香,梁启超进了总统府,开始游说黎元洪解散北洋政斧,以推华东政斧上台。

    黎元洪面有难色,对他来说这个总统虽然是个傀儡,但做得稳,吃穿不愁,而且是名义上的中国首脑。

    因此黎元洪确实不想解散北洋政斧。

    梁启超口才极好,说话环环相扣,他向黎元洪分析了当前的中国时局,认为华东政斧上台执政只是时间和时机问题。

    当前时机已经具备,大环境也已成熟,为了国家,为了明煮,黎元洪理应顺应民意解散北洋。

    黎元洪被梁启超说得支支吾吾了半天,道理上说不过梁启超,只好勉强点头答应道:“解散北洋的问题,我亦赞同。”

    接着黎元洪话锋一转,对梁启超说道:“不过大总统可能舍不得解散北洋吧!”

    以黎元洪想来,北洋是袁世凯留给段祺瑞的基业,段祺瑞应该不会轻易舍弃,因此打算把皮球踢到段祺瑞那里去。

    不过黎元洪没想到的是,梁启超当即说道:“总统不必担心,大总理那边我已说服,同样愿意解散北。”

    “呃……好吧!”黎元洪心中郁闷得不行,怎么也想不通段祺瑞为什么会同意解散北洋政斧。

    若真是如此,那解散北洋政斧可就是板上钉钉了,毕竟说出去的话就像是泼出去的水,若是反悔的话,以后名声可就臭了,黎元洪可没打算能一辈子坐着这个总统宝座。

    梁启超走后,黎元洪的幕僚丁槐对黎元洪说道:“解散北洋确实是当前必要之举,大总统若能解散了北洋政斧,定然能够留美名于青史。”

    名留青史……连幕僚都这样说了,黎元洪还能说什么。

    ……梁启超出了总统府直接到了报社,再六家大型报社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论明煮共和之展望》的文章。

    文章开始便提及段祺瑞与黎元洪已同意解散北洋,由华东政斧登台执政。接着梁启超论述了明煮共和的展望,希望华东政斧顺应民意,进行彻底的明煮化改革。

    此文章一出,整个中国为之哗然。

    之所以哗然,是因为北洋政斧将要解散的消息,北洋政斧登上历史舞台已近六年了,真的要解散了吗?

    多数人对于北洋政斧解散,中国和平统一是支持的,因为此时北洋政斧准确的说只是一个空壳中央。

    名义上是地方政斧的华东联合自治政斧却是实质上的中央政斧。

    华东政斧的资格并不比北洋政斧差,华东政斧已是一个成立了近八年的政体,八年的励精图治,成就了如今的中国。

    华东政斧的功绩,北洋政斧拍马也赶不上。

    从华东政斧盘踞福建之时,便与曰本摩擦不断,当华东政斧盘踞于华东三省时,于曰本的交锋中已不落下风。

    当曰本欲侵占中国胶州湾时,华东政斧以一地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