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7章 货币改革(2 / 3)  唯我独裁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项银钱”。

    币制改革一事闹腾的挺欢的,但是却迟迟没有动静。各省督抚阳奉阴违,依然各自铸币,不理朝廷铸币的事情。

    这样,光绪一方面要改革,一方面又无法进行,顿时下不来台。

    光绪没能力进行货币金融改革,遇到了强大的阻力,可是这却给王辰浩带来了机会。

    此时,直隶地界上的货币流通也非常混乱,王辰浩实际打理直隶事务,也对此了解一些。混乱的货币造成经济发展不顺畅,买家卖家认同不同的钱币,很多时候买家买不到东西,卖家也卖不出去货物。

    针对这种情况,王辰浩早就准备进行直隶地界上的货币改革了,但他希望中央出台改革方案,然后王辰浩想办法控制中央发行货币这样省事。但如今王辰浩观光绪无法推行货币改革,因此就不指望光绪了,只好自己先来稳定直隶地区的货币流通。

    为此,王辰浩同王士珍和阮忠枢等人商议,决定以美洲银行的黄金储备为基础,发行新货币。为此,王辰浩请来国内的一批货币专家讨论,包括张嘉璈、宋汉章、叶景揆、陈锦涛和王克敏等国内银行金融业专家们,以及美洲银行葛登尔给王辰浩请来的国际金融顾问精棋,一起着手研究新版货币事宜。

    “先不说国朝其他诸省的货币有多么杂乱!单说直隶就有十几个钱庄和外国银行发行的钱币,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更是七八十种之多!而且货币之间的兑换时时刻刻都变化,不但老百姓们吃不消,就是商人都不停的在提心吊胆,生怕赔了进去!他们钱庄和银行倒是赚了个够,可是对于政斧来说,那是吃了大大的哑巴亏啊!”

    王辰浩提出了他的改革初衷,熟知金融问题的张嘉璈、宋汉章等人纷纷表示赞同。

    阮忠枢义愤填膺的说道:“不错!我早就看不惯这些个督抚们中饱私囊了!他们都是老百姓的吸血虫,只是以前咱人卑言微,说的话还赶不上放个屁有影响力!现在有王大人主事,咱不能再眼看着不管了啊!”

    众人对于王辰浩是非常尊敬的,因为他们知道很多时候,王辰浩总是站在国家民族大义上的,他们知道王辰浩为这个国家付出了多少的心血,没有人能够像王辰浩付出的那么多,这也是他们对王辰浩肃然起敬的其中一个原因。

    看着众人期盼的神情,王辰浩笑了笑,说道:“金本位制改革没有问题,咱们有的是黄金储备!不过在币制改革上,直隶的现有的那些个‘陋规’等势力人群,我们如何处理?”

    王辰浩认为最大的问题不是有没有钱,也不是有没有人会改革,而是改革必将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就像光绪的币制改革面临各省督抚们的反对一样。王辰浩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咸丰以来,清政斧即想让面临崩溃的传统制钱体制(特别是京师地区)得到恢复。1887年清政斧采取措施,让临江临海各省使用新式机械来铸造优质钱币,同时用制钱来征收一部分厘金和盐税,通过海路运送到京师。可是,收支基本不平衡的大规模的制钱发行政策未能成功,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尽管如此,这项举措仍成为中国币制运营中的新“转机”,它引发各省开始单独铸造中国银元,带来了“通货发行的地方化”现象。

    具体言之,1887年2月,两广总督张之洞指出外国银元不仅在广东,而且在全国各地都有流通,他以驱逐外国银元和填补铸造钱币所产生的损失为名,奏请利用新式机械来自铸银元。得到清政斧同意后,广东于1890年发行了银元。后调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又在1893年获得了在湖北自铸银元的许可,并于1895年开始在湖北发行银元。

    甲午战争以后,在逐渐活跃的币制问题讨论中,又有人提出扩大银元铸造的建议,同时,由于银元铸造具有巨大利益,各省都先后开始了银元铸造,到1897年为止,奉天、吉林、直隶、江苏、福建、安徽、疆省、湖南、浙江等也都自铸银元。各省的银元铸造存在着很多问题。各省所铸银元的平色(重量和纯度)不一致。1897年吉林铸造的大银元(面额1元),重量只有0。6988两(库平);1898年直隶北洋机器局所铸大银元为0。7289两;1897年奉天发行的大银元的纯度是0。845,而湖北的为0。904。

    由于各省银元的平色不同,这些银元离开所铸造的省份进行流通,就会大幅贬值,即使在省内流通,也比墨西哥银元等外国银元便宜。

    更为严重的是,铸造利益的扩大使得小银元大量发行。大银元的铸造利益率只不过为2%左右,但是纯度为0。82的小银元的铸造利益率却是10%左右,因此各省所铸造的银元中面额为二角的小银元占了绝大多数。

    这样一来,大银元和小银元之间的法定比价就崩溃了,小银元的实际流通价格比面额更便宜。此外,铸造利益也使各省间产生了矛盾。譬如,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了确保湖北银元局所铸银元的销路,便反对两江总督刘坤一开设江南银元局,而刘坤一则置之不理,强行铸造银元。

    以上种种理由说明各省的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