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安排的由瓦里克率领的近三百骑兵追击奥军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在瓦里克的率领下,这三百骑兵充分的发挥了自身的速度优势狠狠的咬住了奥军的殿后部队,使得这些奥军的殿后部队最后不得不扔下了包含了二十门重型火炮在内的一大批影响行进速度的物资,这让瓦里克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便宜。
原本这些火炮早就该被运走了,但是因为伊恩觉得想要迅速的在普军眼皮底下撤军必须要有大量的机动力量,而显然经过和普军的一番小规模战斗的殿后部队体力不会剩下多少,因此一部分炮兵便被安排和殿后的部队一起走,既可以用炮兵的马车运载伤员同时还能让殿后的部队加快行军速度。
而表现突出的曼因斯坦和瓦里克自然受到了沙恩霍斯特的接见,随后这两位又受到了沙恩霍斯特的表彰和为他们请功的许诺。
忙完这些之后,沙恩霍斯特也就绝了继续追击奥军的想法。自他在的到曼因斯坦派来的信使通报之后便下令军队毫不顾惜体力的向这里赶来,而之后搜救伤员也消耗了大量的时间,按照路程来算恐怕奥军已经拉开了数十英里的距离,而显然随着骑兵部队大多被歼,普军已经失去了追击的能力。
就在沙恩霍斯特取得了局部胜利的同时,在巴伐利亚境内的达菲利亚所率领的第一师团终于出现在了慕尼黑的远郊。
普军兵临城下的消息让所有慕尼黑的居民感到了恐慌,特别是那些伊坦思的心腹和亲奥地利的贵族们更是心惊胆战。
尽管慕尼黑城有着数十万的人口和近万的守军,但是面对城外的普鲁士大军,慕尼黑上下缺乏一种名为信心的东西。
伊坦思之所以登上巴伐利亚大公之位正是因为有着普鲁士的支持,而在伊坦思上台之后作为投桃报李,亲近普鲁士的官员占据了大半个巴伐利亚朝堂,而在这些官员上台之后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向整个巴伐利亚灌输一种普鲁士强大无敌的影响,甚至在巴伐利亚小学生的教科书上海被写上了“普巴友谊、情比金坚”的话语。
而之后尽管伊坦思对这些官员进行了清洗,但是通过几年的努力,普鲁士军队天下无双的能力似乎已经植入了巴伐利亚人民的脑海之中,而且伊坦思的行动也让他被大半的巴伐利亚人所敌视。
要知道伊坦思对巴伐利亚上层的清洗可是涉及到了近百名贵族、官员,而这些人的背后无不有着一定影响的家族势力。
再加上巴伐利亚的商人在普巴蜜月期普遍得到了好处,因此对于伊坦思突然向普鲁士开战,巴伐利亚近半的商人持不可理解的态度。
这些影响最直观的反应在了慕尼黑,当普军出现在慕尼黑远郊的时候,慕尼黑城内便流传普鲁士人是在为那些被伊坦思清洗的官员进行复仇的谣言,而这些谣言更是有鼻子有眼的将城外的普鲁士军队形容成足有数万人。
再加上慕尼黑城内此刻的守卫力量大都是临时征召的青壮,因此用人心惶惶来形容则是一点都不为过。
可能很多人对一个诺大的巴伐利亚居然只有不到两万的正规军感到有些不太理解,按理来说整个巴伐利亚公国总人口足有三百多万,即便是一百选一应该也有三万的军队,要知道很多国家的军民比都是五十比一甚至是十比一。
这其实主要原因便在于巴伐利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巴伐利亚不仅比邻奥地利,同时与波西米亚地区、美因河地区都接壤,这样一来普鲁士和奥地利自然是不会允许巴伐利亚的军事实力得到增长,毕竟两强相争之时,谁都不会愿意在自己的身边突然冒出了一个拥有不少实力的中立势力。
充满变数且不可掌控的巴伐利亚可不是奥地利和普鲁士人愿意看到的。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