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5 / 6)  省府大院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中期的事。

    大学没上完,“文革”开始了,王天成学的是矿山机械,就被分到清河省西部一个国家大型煤矿,做了技术员。虽然煤矿也搞什么“抓革命,促生产”,但毕竟全国人民都要吃饭,都要烧煤,所以煤矿的生产不能停。在煤矿,王天成一步一步,从技术员、矿办秘书、宣传干事做到了车间主任、副矿长、矿长,等大批知识分子得到重用的时候,他做了国家大型企业清煤集团的党委书记兼总经理,手下有几万员工。

    在清煤集团,他推行了几项改革,比如减员增效、剥离不良资产,下放学校医院,进行技术革新,使清煤集团的效益在全国同行业都进入了前三位。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但他的改革也必然触犯了许多人的利益,得罪了不少人,甚至有人扬言要杀了他,和他同归于尽。

    社会上对他的传言也不少,说他从改革中得到了多少多少利益,手里有多少多少钱,并且乱搞男女关系。

    他当了三年的集团老总和党委书记,成绩有目共睹,但因为社会上传言太多,煤炭系统许多领导对他有看法,几次提拔,都研究来研究去,没有了下文。

    当时的清河省省委书记叫刘震天,是老红军出身,“文革”前做过国务院一个部的部长,“文革”中靠边站了,被下放到了清煤集团下面的一个煤矿劳动,虽然和王天成不认识,没打过交道,但知道王天成是技术员出身,不是造反派,搞管理确实有一套,清河省要做大工业规模,确实需要这样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

    刘震天打听到煤炭行业不用王天成,就找到部长,把王天成要了回来,任命为清河省最大的工业城市西平市的市长。西平市本来工业基础就好,煤炭、石油、化工、机械在全国都排得上名次。王天成到了那里,更是如虎添翼。他在西平市大面积进行了国有企业改制,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发展多元化,最高峰的时候,整个清河省的全国名牌产品大部分出自西平市,整个西平市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全省的一半,经济总量超过省会东州市,成为整个清河省的第一经济强市。

    因为政绩实在突出,在省委书记刘震天的一再关照下,王天成做了省委常委、西平市委书记,直到最后到了省里,做了常务副省长。

    当然,王天成因为敢想敢干,一向是别人议论的中心。比如他当西平市委书记时,为了保护当地的民营经济发展,规范几个“大盖帽”的乱收费,曾经出台了一条著名的规定,要求全市所有的“大盖帽”,像工商、税务、卫生、监察、城管执法等等一律放假半年,不准上街罚款,都呆在办公室,谁上街处理谁,甚至开除公职。这招虽然用得绝了点,但一段时间内,还确实管用,“大盖帽”们不敢随便上街罚款掀摊子了,街道上虽然乱了点,但民营经济确实发展很快。老百姓再也不怕这些“大盖帽”们了。以往老百姓纷纷议论,说这些“大盖帽”利用职权没少欺负人,对外地客商,有“关门打狗”的说法。就是先把你引进来,然后再想办法刁难你,让外地客商“穿着西装进来,穿着裤衩出去”。

    也有人说王天成的做法有些矫枉过正,有人说他是疯子,特别霸道,认准的事情八匹马也拉不回,告状信也不少。当时刘震天书记也退了,没人给他说话,他只好回到省里,做了副省长,后来又熬成了常务副省长。

    过了三年,东州的市委书记又出现了空缺,派谁做书记,省里又议论开了。最后还是当时的云石书记一锤定音。

    他说,派王天成去,虽然有争议,但共产党的干部,有争议的不一定不是好干部,因为他干事,必然要得罪人。干的事越多,得罪的人就越多。有些同志倒是没有争议,但也没干出特别突出的政绩。东州是省会城市,关系盘根错节,谁做都难,这个市委书记可能是最难当的,上面婆婆一大堆,得罪了哪个都没有好果子吃!当然是要能当好的,能干事会干事的。要混,也容易。而那样,我们这一届省委班子,就太对不起东州人民了,更对不起全省人民。连一个省会都发展不好,我们还有什么脸面提发展全省经济,建设和谐社会!

    不客气地说,相对别的省会城市,我们东州落后了,经济上不去,交通混乱,城市破烂不堪,外地人到东州,这样形容,说下了飞机以为到了非洲,到了市区边缘以为到了县城,再往里开半小时的车,像到了一个地级市,开到清河大道才知道这是到了省城。甚至有人开玩笑地说,东州是全国最大的县级市!这种面貌再不改变,我们还怎么向全省人民交代?

    就这样,王天成才出任东州市委的新书记,当然,他还是省委常委。

    以前虽然王天成也去过市委党校,但都是校长和副校长陪同,像张青云这样的小教师,是没有机会接触这样的大官的。这样近距离地看王天成,对于张青云,还是第一次。

    王天成个子不高,也就是一米七多一点的样子,在电视上,张青云见过他多次,戴一副眼镜,文质彬彬的,但脸上的两道剑眉和下面一双不怒而威的眼睛,透露出主人心里的冲天豪气。两个人的眼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