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 大山里的孩子(2 / 4)  市委大院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一日三餐。这种情况被新闻媒体曝光后,江城市从去年开始,专门从财政上拿出上亿元的资金,全部用来解决郊区五县的贫困山区中小学儿童的午餐问题。市里要求,每人每天补贴五元,让孩子们每天有肉吃,吃得上青菜、豆腐。

    韩红然和杨明亮,把此项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的十项工程”之一。

    凭良心说,这项工程对那些山里孩子,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孩子,确实是雪中送炭。家庭的负担减轻了,孩子的营养有了保障,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现在陈家豪是江城市的代市长了,他觉得自己确实有义务,把这项措施认真贯彻下去,所以他想到基层看一看,了解一下真实的情况。

    上午,按照安排,陈家豪在县城里看了看。

    他先看了一下河川县西关污水处理厂。这个项目是利用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国家建设部和省里的建设厅,都有相关的资金补助,整个工程投资五千多万,县里的配套资金也花了一千多万。主要还是市财政补助。因为在碧江上游每个县城建设污水处理厂,是保护碧江水源地水质达标的必然措施。

    陈家豪看到,污水处理厂大部分还没有正式运营,只有几个池子,里面有一米多深的污水,开始按程序净化处理。

    陈家豪问旁边跟着的县长吴明远:“小吴,怎么回事?好像利用率不高啊!”

    吴明远原来是江城市农业局的局长,去年下派,做了河川县的县长,属于平级交流。

    吴明远说:“不瞒你说市长,就这还是为了迎接你的考察,我们特意安排运营一部分,平常里,就是在这里闲着,一年到头,也没有多少时间敢正式运营,因为我们县里的财力确实不够,现在这个污水处理厂,运营一天,光是电费和各种人工费用,就需要三万多元,我们用不起啊!”

    陈家豪算了算,对于一个全年财政收入只有五千多万的县,确实是勉为其难了。看起来许多事情,真是没有办法,环境保护谁都知道重要,但是,钱从哪来?没有钱,已经建成的设施也不能正常使用,污水照样直排到碧江里,这水质能不差吗?

    陈家豪说:“你们困难,我们也知道,现在哪里不困难啊!我们江城市,财政收入号称二百亿,但是,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就需要三百多亿。钱从哪来?只能靠银行贷款吗!市财政就是再难,也要帮助你们这些贫困县,要不然城乡差距只能是越拉越大,还谈什么统筹发展。这件事我们回去好好研究研究。”

    旁边跟着的副市长方华说:“是啊,市长,光靠他们自己的力量,连运行都难保障,这完全成了笼子的耳朵——摆设吗!国家这么一大笔资金,就被白白浪费了。这种情况,其它的县也有,我们回去议一议这个情况,全市出台一个考核标准。督促各地的设施,要正常运行,缺口的资金,地方自筹一部分,我们市财政补贴一部分,大家一起努力,把设备用起来,比闲置着白白浪费好。”

    陈家豪说:“好。这件事就由你牵头负责吧。”

    方华没想到,自己一句话,又为自己找来这样一个大麻烦,但是,他又怪不了别人,他本来就是分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于是他只好说:“没问题。”

    随后一行人又参观了新改造的县体育场。作为一个县的体育场,有新建设的看台,有主席台,还铺了一条塑胶跑道,草坪虽然是假草,但看着绿绿的,也挺好看。这个体育场一年一次作为河川县旅游节的主场地,其他的时间,都作为县里重大活动主场地,举行体育比赛什么的,一般不对外开放,因为要保护里面的设施,他们贫困县是没有办法年年维修的。

    随后参观的两家企业,给陈家豪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茶油厂是一家浙江商人投资的企业,在县城里属于规模最大的。老板姓贵,原来是投资股票和房地产的。这些年发现搞绿色食品也很有前途,就投资实业了,在河川县城买了三十多亩地,投资几千万,搞了一个茶油加工厂。

    开业几年来,效益不错,产品打进了北京、上海的一些大超市里。

    陈家豪走进车间,看了看设备的运转情况,贵老板看着年纪不大,也就是四十岁左右,个子不高,见了各位领导,殷勤地和各位打招呼,发他的名片。弯着腰,一再说着:“请多多关照”之类的话。

    在中国做企业的,尤其是在这大山里的小县城,要想站住脚跟,多结识几个当官的,有好处。

    做商业的都是非常精明的人,他看陈家豪认真地看了一眼他的名片,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就把名片交给了旁边跟着的闽为忠。闽为忠二话不说,就把名片放进了提包里。贵老板一看,就明白了,闽为忠是陈家豪的秘书。于是在休息的间隙,就向闽为忠要了名片。

    闽为忠把自己刚刚印好的名片递给他一张,上面写着“江城市政府办公室第三秘书科科长闽为忠”。上面有联系电话,手机号码。

    贵老板接了名片,一连声的说:“谢谢闽科长,谢谢了,我有时间一定进城,拜访老弟去。”

    闽为忠说:“好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