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献策与谋臣的无奈(2 / 3)  汉冠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但司马遹的眉头皱了起来。

    赵王的办事能力,他可是知道的,这赈灾的事情交给他,恐怕那些赈灾的东西,会被他全部贪墨了,非但得不了赈灾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只是赵王,恐怕没有这个能力。”

    “陛下许以赵王好处,赵王必然欣然前往,也会尽心尽力,换一句话来说,便是赵王的事情办砸了,那也是赵王的事情,与陛下没有任何关系,陛下忧国忧民,派出了赈灾使团,雍州百姓也不会怪到朝堂身上。”

    听完王生的话,司马遹的眼睛顿时变亮起来了。

    “好主意,便如此做了。”

    王生点头,马上提笔书写起来了,再将自己写好的东西递到身侧宫女手上,那宫女再将这奏章拿到皇帝手上。

    看了一会儿,皇帝轻轻点头,便也就盖上印章。

    就此事,王生觉得应该多说一点话。

    “陛下,这百姓无米可炊之事,可不仅仅是在雍州,凉州亦是如此,更不用说像是辽东这些地方了,各地灾祸,加之各地豪商大族勾结,百姓食不果腹,若再如此下去,恐怕即便是没有那些有心之人,天下也会乱的。”

    每一次朝代崩溃,关键的问题在于土地兼并。

    西晋的人口自然是大不如其他朝代的人地压力还不大,土地兼并问题也没有到明朝末年那般无可救药。

    但问题也是很严重了。

    西晋现在的田亩制度是占田课田制。

    占田课田制是规定人民可以占有土地的法定数量和最高限额,但朝廷没有任何措施保证百姓占有足够数量的土地。

    占田制并没有改变原有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地主和农民所有的土地仍然得以保留,不足规定限额的还可以依限占垦。

    课田的意义,一是课税,二是课耕,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在占田数内,丁男课田五十亩,次丁男二十五亩,丁女二十亩。课田租额,每亩八升。

    朝廷不管人民是否占足限额土地,一律按照上述标准征收田租。

    只有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不课田者,交纳“义米”,每户三斛;更远者交五斗;极远者交“算钱”,每人二十八文。

    占田、课田制的施行,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此制颁布后,出现了太康年间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

    太康元年西晋有户二百四十五万余,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余;到太康三年有户三百七十七万,增加一百三十多万户。

    表明在占田制实行后,许多流民注籍占田,使国家户籍剧增。

    而户籍剧增,便代表着国家的税收也增加了。

    史称当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百姓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安居乐业,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牛马被野,余粮栖亩”,农村经济自汉末破坏之后,一度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占田制的精神,一方面是限制官僚士族过度占田,另一方面则企图使小农占有一定耕地,以保证国家赋税收入。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其效果有限,对于官僚地主来说,可以通过品官占田荫客制,大量占有土地和依附人口,不足限额的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依限占足,超过限额的,在占田令中又没有规定任何惩处措施,官僚地主得以继续兼并土地,有利于士族地主经济的发展。

    因此,“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的大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

    石崇王恺,以及各地大世家大门阀依旧财力无限,权势滔天。

    不过占田制对于官僚士族兼并土地、人口毕竟有一定限制作用,西晋土地兼并不如两汉和东晋南朝剧烈。

    当然,这作用可以几乎忽略不计。

    农民虽然名义上有权占有一小块土地,但事实上仍有许多“无业”或“业少之人”。

    农民所受剥削也较前加重,西晋课田按丁征收田租,租额比曹魏时期增加一倍。

    而且不论土地占足与否,都按法定课田数征收。

    王生这些日子也很好的研究了占田制,发现其中有许多应该修改的地方。

    同时,王生心中也知道。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豪族化为世家,如今已经有向门阀进化的趋势了。

    历史上,西晋占田、课田令颁布后十年,就爆发了统治阶级内争的八王之乱,不久刘渊、石勒相继起兵,北部中国又陷入干戈扰攘的时代,包括占田、课田制在内的西晋典章制度均遭受严重破坏。

    从历史的旁观者可以看到,所谓八王之乱,虽然是打乱了天下,但却是肥了世家。

    世家完成最后的积累,一跃成为门阀。

    若是从现在限制世家,或许有所成效。

    “天下如此,朕要如何?”

    这位皇帝比晋惠帝来说,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

    最起码,他没有说出何不食肉糜这种话来。

    “占田制虽出,然而违制者却无惩罚,无惩罚,便没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