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五十七章 底气十足(2 / 3)  崛起1892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快捷的情报系统,基本上俄国一切重要的军事调动,可能计划还没有开始,就会有一份详细的军事情报,放到军情局局长李昆的办公桌上。俄国的一切秘密,对中华帝国来说,都是公开的。

    王岩接着说道:“陛下,这次边界线上的交火事件发生之后。我们内阁对俄国提出了严重的警告,要求俄国对此次冲突负责,不过看来这次俄国面对我国的高压策略。有些狗急跳墙的可能,我们看来得做好爆发战争的准备了!”

    中华帝国的外交政策是林大鑫亲自制定的,核心思想就是强权外交那一套,像这次边界线上的冲突,别管最初是怎么引起来的,最终中华帝国必须让俄国对其赔礼道歉,并且进行赔偿。

    拳头大就是真理。既然现在中华帝国的拳头大,那么林大鑫就要把拳头大表现出来,不会顾及俄国憋屈不憋屈。

    军情局的局长李昆跟着说道:“陛下。根据我们的情报,这次主要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对我们中华帝国的警告非常不满,有些主动挑起战争的意图。”

    林大鑫冷笑了一声说道:“如果俄国人不服气尽管让他们放马过来,难道我们中华帝国还怕他们不成。我们既然能打败俄国人2次。占据了超过1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现在更加强大的中华帝国,就一定能再一次战胜俄国,给我们中华帝国增添新的领土,子玉,国防部对此做出了什么应对的计划?”

    国防部的部长吴佩孚说道:“陛下,国防部已经命令安东省、安西省与俄国边界线的各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另外像安东省新亚城附近的地区。更是从其他地方抽掉了部队,对新亚城加强了兵力。边界线附近机场的战机也做好了随时起飞的准备。”

    安东省是原来俄国叶尼塞河与鄂毕河之间的地区,在上一次战争中被林大鑫麾下的定北军攻占,最后通过停战条约,被林大鑫合理合法的占为己有,命名为安东省。安西省则是俄国原来乌拉尔河以东的整个哈萨克斯坦地区,和安东省一样,是俄国在上次战争中丢掉的。

    如今俄国与中华帝国的边境线依然漫长,但是也只有安东省、安西省与俄国的国土相连接,2个省的守备军,也是中华帝国皇家陆军45个守备军当中,人数最多的2个守备军,安东省守备军的兵力达到了12万人,安西省守备军的兵力也达到了11万人。

    此外在安东省境内还有2个野战军,在安西省同样也驻扎着2个野战军,甚至第三近卫军目前也在安东省,就是为了防备俄国人的。

    而新亚城就是被分割在鄂毕河以东的一部分新西伯利亚城,这一部分被中华帝国占据的新西伯利亚城,被改名为新亚城。

    听了吴佩孚的话,林大鑫点了点头,国防部对中俄边界线的防卫问题一直是最关注的,也可以说是对俄国最关注,毕竟在中华帝国的周围,俄国相对来说,是对中华帝国威胁最大的一个邻居,其次才是日本,而英国的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这些在中华帝国身边的英国殖民地,只能在威胁程度上排名第三。

    王岩这时说道:“陛下,如果只是和俄国人爆发战争,我们中华帝国可以说稳赢不输,臣就是担心到时候作为俄国的协约国盟友,英国和法国也跟着搅和进来,那样一来对我们中华帝国来说,就必须是举国之战了!”

    林大鑫眉头皱了皱,王岩说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发生,虽然据林大鑫了解,协约国3个国家签订的协议,把中华帝国排除了共同防范的范围之外,就是因为英法2国害怕中俄爆发战争之后,把他们2个国家也拖入战争,但是这几年英法却对俄国进行了大量的援助,包括资金、武器和技术等多方面,使得俄国从上次战争的惨败中,缓了过来,谁也预料不到英法会不会抽风似的,和俄国一起对中华帝国宣战。

    林大鑫沉吟了片刻,目光变的坚定,对着3位心腹重臣说道:“几年前就是和八国联盟对战,我们都战胜了,如果协约国的英法2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我们中华帝国必定战斗到底,而且朕相信,最终的胜利必定属于我们中华帝国!”

    王岩、吴佩孚和李昆都赞同的点了点头,如今林大鑫已经成为了中华帝国的皇帝,整体的实力照比几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就是现如今实力更强的英法俄3国加起来,中华帝国也有战而胜之的决心。

    君臣几人信心的来源,无非就是强大的中华帝国海陆空三军做依靠,中华帝国皇家陆军拥有的三大近卫军、十大野战军、45个守备军、5个独立骑兵师,加起来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430万,暂时还是世界各国常备陆军中数量第一的国家,而中华帝国皇家陆军更大的底气是那3000万陆军预备役的人员,只要给中华帝国1年左右的时间,扩编个1、2千万的陆军部队,绝对不是问题,

    中华帝国皇家海军目前拥有18艘龙级无畏战列舰、12艘凤级无畏战列舰和7艘从未来时空弄过来的超级无畏战列舰,另外还拥有60余艘全钢制战列舰,以及众多其他型号的军舰,在总排水量上目前还是世界第一,这还不算林大鑫隐藏起来那4艘神话级航空母舰,如果算上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