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曾经仔细研究过彭家的几个子女的分布,尤其是在国外几个子女出国的时间和地点,还有身边随行的人员。他发现了一个不小的秘密。从彭家的这些子女,出国的时间和地点来看,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就有意识的将子女分散开来。
家中的资产,留在东北的恐怕只不过最少的一部分,也是无法搬离的一部分。真正的资金,除了在香港一部分之外,恐怕连关内都没有多少,眼下大部分应该都在国外。否则,留在东北的产业被夺,老爷子又岂会如此稳坐钓鱼台?
虽然不知道袁老爷子这种布置究竟有多久了,是不是在中东路事变对于江北的恐惧之后才有的,还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前,以老爷子敏锐的嗅觉便觉察出日本的异动之后,便着手开始布置的。但杨震可以肯定,袁家的子女出国,绝对不是简单的出国留学。
杨震擦觉出来其中异常的原因很简单,袁家的几个子女出国的时候,并不是自己一个人走的。身边还都或多或少的,都跟着几个袁老爷子一手培养出来的职业经理人,哦,现在叫做掌柜的。
在九一八事变的当天,接到消息的老爷子更是将家中大部分在商业上的精英,抢在东北交通还没有断绝的情况之下,都在第一时间之内转移到了关内。随后这些人,大部分都去了欧美。并且连他们的家人,也一并的都转移走了。
袁家的子女出国留学应该只是部分目的,应该更多的承担着家中资产转移的目的。至于跟在袁家子女身边的人,杨震并不相信,一个白手起家创下了偌大一份产业的老人,会对自己的子女如此的溺爱。在子女出国留学的时候,还派人去伺候。
选择彭老爷子担任这个执行人,在美国也不会两眼一抹黑,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最根本的是,杨震相信彭老爷子的爱国之心。至少不会人到了美国之后,就翻脸不会在认旧账。毕竟在很多老华侨眼中,此时代表着中国正统的国民政府更受欢迎。
其实杨震尽管对袁老爷子极有信心,但对于他来说这未必也不是在赌。人心隔肚皮,这是老一辈就传下来的话。今天还是相濡以沫的爱人,谁知道明天会不会因为一点小事翻脸?袁老爷子百炼成精,让他能甘心情愿的配合自己,除了要协助他们家的产业做大之外,还有就是一个承诺。
犹豫了一下,杨震还是开口道:“袁老爷子,您刚刚也说过打仗,打的就是钞票。在根据地眼下还处于一个初创的时候,我们不想固渔而泽。所以我们对于民族工商业,除了高消费的行业之外,一直都采取的是极轻的税率。”
“其同期的税率,还不到伪满时期的两成。另外,根据地取缔了大烟馆、妓院等一些摧残我民族之身体与灵魂的产业。取缔了这些东西,伪满时期最重要的税收来源也被切断。至于其余的什么印花税和土地税,因为战乱频繁,为了保证民生基本上没有收取。”
“整个一个哈尔滨,今年一至三月份,税收的收入还不如伪满时期的三成。即便是全根据地全部加在一起,整个一年的税收加在一起不过相当于伪满货币二百余万元。而且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实物税收,也就是农产品。”
“这些经费,即便是只保证几十万大军的生活,也只能够勉强维持三个月的。现在整个根据地的财政收入,基本上靠江北的贷款以及矿产品维持。财政赤字,一直保持在相当的规模。尽管我们对部队实行了供给制,并不实发薪金。”
“部队的主要粮食来源,也来自于部队自行组建的生产建设兵团。全军干部统一标准,只发给少量的津贴。但兵工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各个兵工厂的工人薪金,交通线的修复、部队的服装、被服以及蔬菜供应,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