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度的无死角射击,同时日军各个工事群周围,还挖掘了大量的半人深壕沟,以方便部队快的调动,并布设了相当的雷区,以填补防御上的空白。
而在挖掘壕沟的时候,无论是反坦克壕还是交通壕或是战壕,所有的土都堆积壕沟面对外面的一侧,这些土里面,布满防步兵地雷以及少量反坦克地雷,步兵如果想要使用这些土,那么你得先在对方密集的火力之下排除这些地雷。
如果想要利用坦克越野能力,碾压这些反步兵地雷,那么不仅要小心里面混杂的反坦克地雷,还要当心坦克在爬坡的时候,浑身上下防御能力最差的底盘暴露出來,给日军部署在这些壕沟另外一面的大正十一年式步兵平射炮以偷袭的机会。
要是正面作战,这种大正十一年式三十七毫米步兵平射炮,即便在五十米以内也根本就无法击穿抗联经过改进的坦克正面装甲,但是如果命中的部位,在底盘这结果可就不一样了,在攻占巴彦塔拉的时候,日军就采取了这种战术,击毁了陈翰章所部整整一个坦克排。
同时日军各个阵地上配置的机枪数量,也远远的过了日军原有的编制,用陈翰章的参谋长刘雁來的话來说,他与鬼子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还是第一次见到鬼子在单位面积之内,在某一个单位编制之中部署如此多的机枪,还是第一次见到日军在某一次战斗之中,布设如此多的地雷。
地雷是抗联在防御战之中常用的手段,而在历次作战之中,杀伤了不少的日军,但是一向对防御战不重视的日军,在防御作战的时候,使用地雷的时候很少,即便是有也从來沒有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布设如此多的地雷。
其实真正给陈翰章的攻击带來困难的并不是日军的机枪,更不是那些反步兵地雷、迫击炮和掷弹筒,这些机枪穿不透抗联改良过的坦克装甲,而那些反步兵地雷,对步兵的威胁的确很大,但是对坦克的威胁也可以忽略不计。
真正威胁到他推进度的是日军部署在纵深的炮兵,还有那些反坦克地雷,最大的威胁,则是欧日军挖掘的大量反坦克壕沟,还有壕沟另外一面的步兵平射炮,这种抗联装甲兵之前根本就沒有看得起的日军反坦克武器。
如果沒有这些反坦克地雷和壕沟的威胁,他的坦克可以直接将步兵送到日军的碉堡前,坦克上的四十五毫米火炮,对付那些主堡沒有用,但是对付其余的普通工事群却是沒有任何的问題。
但日军在自己阵地内部也挖掘的大量反坦克壕,布设的大量反坦克地雷,还有那些近距离才开火,转移极其轻便的三七平射炮,却是极大的限制了坦克的使用,甚至给陈翰章手下的装甲部队,带來了不少的损失。
沒有人会认为日军阵地内那些三米宽的,四通八达的壕沟只是交通壕,这么宽的交通壕,炮兵就算闭着眼睛也能将炮弹打进去,这些壕沟要是单纯的交通壕,恐怕那是让部队去送死而不是作战,只要不是太白痴的人,都会明白这些宽度在三米多的壕沟是做什么用的。
只不过恐怕是即便当初明反坦克壕的人也不会想到,日军在一二三线阵地之间,也修筑了大量的反坦克壕,不过日军纵深防御圈内的反坦克壕,明显是在原有的战壕和交通壕基础上匆忙赶工的。
因为即便是纵深地带的反坦克壕,也不会有人将他们与各种永备、半永备工事连在一起的,更沒有人会在反坦克壕中间,还加修上地堡群,日军外围的反坦克壕,很明显是原來修筑的,至于纵深的恐怕是松花江一线被突破,得知抗联有了大量的坦克,临时抢修的。
尽管纵深的这些反坦克壕都是临时抢修的,中间还夹杂着地堡群和工事,但却恰恰就是临时抢修的反坦克壕不像反坦克壕,战壕不是战壕,交通壕也不像的东西,再加上大量布设的反坦克地雷,却成了日军十四师团阻止陈翰章坦克快突击的主要手段。
日军采取的这种战术,在抗联与关东军历次作战之中还是第一次出现,明碉暗堡见得多了,但是日军同时使用密度如此大的反坦克壕,以及各种地雷却是次见到,尤其是反坦克雷,抗联还是第一次接触过日军使用,对日军的新式战术和战法的短时间沒有适应,也是陈翰章攻击度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