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命中对手,也通常是一枪俩眼,无法让敌人彻底的丧失战斗力。
当然要是在二十五到五十米距离左右,这种手枪的杀伤力绝对是惊人的,一枪命中,最低也是轻伤,但是谁又能保证,每次开枪都会在二十五米的距离之外,尤其是在室内或是狭小的空间之内作战的时候,开枪距离不到十米的情况,可是相当的普遍。
要知道军区直属侦察旅在使用手枪的时候,很多都是在室内或是极近的距离,无法使用其他武器,只能使用手枪的情况之下,如果在狭小空间内作战,使用自动步枪,那无疑是嫌自己命不大,即便是抗联装备的中间型枪弹,在这种空间作战,其跳弹杀伤力也是惊人的。
去年夏季会战结束之后,直属侦察旅很多干部、战士便打报告要求换枪,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干部、战士,认为这种可以在二十五米距离内,穿透六厘米砖墙的手枪侵彻力大,结构简单,也提出保留这种手枪。
经过反复研究,鉴于勃朗宁m一九三五式手枪的优异性能,即便到后世很多年之内还是一款优秀的手枪,杨震还是决定从美国订购了一万支使用九毫米子弹,弹匣容量十三发,精度极佳,最关键的是停止作用好的勃朗宁m一九三五手枪,作为直属侦察旅配用战斗手枪。
不过虽然换装了新式手枪,但直属侦察旅原來配备的苏制托卡列夫手枪,也并沒有完全退出装备序列,每个作战小组,也就是每个战斗班都保留了一到两支,以便在必要的时候,保证穿透力。
至于其余的作战部队,考虑到与冲锋枪弹药的通用性问題,以及一般部队作战任务不同,主要是以野战为主,即便是巷战,机会也并不普遍,最关键的是费用问題,则继续使用苏制托卡列夫手枪作为基层指挥员的配枪。
不过考虑到警卫部队的特殊性,尤其是在城市内警卫时,手枪穿透力过大也很容易伤到老百姓,而在战场上执行警卫任务的时候,一般使用自动步枪或是冲锋枪,所以杨震给师以上干部的警卫员,也换装了这种手枪,作为贴身警卫武器使用。
并不知道这种手枪出现在抗联会有如此多原因的这位老帅,在感慨之余也多少有些觉得抗联现在装备两种口径不同的手枪,此举显得有些浪费,一支军队装备两种口径不同的制式战斗手枪,根本就沒有必要。
而且此举在其他仅仅一个二级军区,装备的手枪口径就达到十余种,甚至很多手枪,每种只有几发子弹,除了毛瑟手枪弹口径比较统一之外,其余的手枪根极少有口径相同,在自己部队,已经装备了一种性能很优秀的战斗手枪的情况之下,另起炉灶新搞一种口径完全不同的战斗手枪,无疑是一种浪费的举动。
抗联的标准配置的苏制托卡列夫手枪,这位老帅曾经试射过给自己送粮食的部队所使用的这种手枪,感觉到虽然有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后坐力有些过大,但是本身性能还是很出色的,最关键的是结构简单,适应性极佳,而且威力甚至还在目前关内部队装备的各种驳壳枪之上,精度也要好于驳壳枪。
可以说在自己使用过的各种手枪之中,性能绝对是一流的,虽说精度与勃朗宁手枪相比,略差一些,后坐力也大得多,但是杀伤力却要比勃朗宁手枪大的多,重量,也比毛瑟军用手枪也要轻的多,与普遍作为自卫手枪的勃朗宁手枪相比,更适合作为战斗手枪使用。
拜此时的中国,几乎成了世界各国轻武器展览馆的原因,这位从军已经三十年的老帅,对于国内的各种手枪,虽然不能说都使用过,但是都很了解,对于苏制托卡列夫手枪的性能,他还是很欣赏的。
这种手枪,很适合部队目前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的情况,所以他认为抗联,此时在搞一种手枪完全沒有必要,也浪费了本身就相对有限的资源,对于杨震搞两种性能差不多的手枪,他虽然沒有说,但是显得很不赞同。
但在随后的战斗之中,一场剿灭一股渗透进來的日伪军便衣队,解救被挟持为人质的挺进军政治部宣传部文工团团员的近战之中,除了见识到抗联警卫部队的战斗力之外,他很快便以从军三十年的眼光,敏锐的察觉到了杨震之所以搞这种手枪的用意。
这位老帅的观察并沒有持续多长时间,在他的耐性耗干之前,总算摸清楚了情况的负责担任挺进军总部警卫工作的警卫团长的汇报打断了他的思路,只是这位警卫团长的汇报,却是让这位老帅很是恼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