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历史层层叠叠的面纱,荡去时代浩浩荡荡的尘灰,给对方指出了一个可能要花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想清楚的命题。
太子陛下原本是不打算主动接触这样一个陌生的小姑娘以及与她交流太多的,即使对于她手下的《淑女》时刊有些好奇,也仅仅只是些许好奇和赞赏而已,此时却忍不住说道:“但是制度是人定的,永远不可能完美。”
殷怜说道:“所以制度要不停改善,而不能止步不前。我们用制度束缚那些不够高尚的普通人,而在那之上,让有思想的人来制定制度,再用教育和时间一代一代地磨砺和改变人的思想——制度会倒退,但改变思想虽然艰难,却是永恒的……到人类灭亡之前。”
一时之间,整个屋子都沉默了一下。
半晌,太子柔声问道:“曾小姐,你是为《淑女》工作吗?”
殷怜说道:“我和郡主一起创办的《淑女》。”
太子说道:“我也认识郡主。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多交流。”
他自我介绍了一下,用的当然不是真名,而且也不是那种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假名,殷怜便也权装作不知道。
他们见了易先生之后,太子殿下还是没走,甚至顺势坐了下来,有机会就把话题引向了一些政治方面的话题。
易先生一开始看他引殷怜说这些忍不住皱眉,后来发现殷怜竟然真的还挺有见解的,意料之外,也忍不住跟着聊了起来。
“……改变思想的话,最重要的自然还是教育。”殷怜听他们发问,却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知道的,来源于后世的那些成熟的政治理论说了出来,只是带了一些符合这个时代的讲解,“这千百年来,多少次改朝换代,但是思想却会一直延续下来,因为许多人读的书,学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但思想并不只是我们学的圣人道理。事实上,真正的学问和道理,不管是寄于圣贤书,话本还是民间故事,有理的,民心所向的自然会流传下来,而民心不向的自然会被否决,会受到反抗,最后被推翻。”
“按你这样说,现在流传了千百年的糟粕,也是民心所向的‘道理’?”
“易先生觉得什么是道理?”
“小姑娘还要跟我聊一聊理学?”易先生平时也不是非常好脾气的人,不过如今挺看得上殷怜,所以被考问也不生气,反而说了一番自己对于道理的理解。
他引经据典,自然不像殷怜这样直白,但毕竟大家,见解自然是犀利的。
殷怜的回答却要接地气得多:“易先生说得都对,不过我讲一下自己通俗版本的理解。我觉得道理,就是普通人对于自己生活和生存经验的一种总结。”
易先生为之一愣,细思之后,说道:“这倒也没说错,挺精辟的。”
殷怜说道:“既然为道理,多半是大家觉得对的事情。只是世事有大对和小对,大错和小错。有些道理是小对大错,所以在先生看来是糟粕。可普通人未必都能分辨这个大小,所以有些糟粕就会流传下来。可是一旦有人人能够看透这小对了解到里面的大错,就会慢慢让其他人也恍然大悟,并且摒弃这些糟粕。”
易先生说道:“为什么是看破的人说服看不破的人?而不是反过来?你可知巧言善辩者是能以歪理胜正理的?”
殷怜说道:“因道理就是道理。”她说道,“道理这东西,是我们时时刻刻感同身受的。它并不是某个人突然创造出来,它的出现只是一种点破,而非创造。”
易先生忍不住抚掌大赞,太子似乎也有所动容。
接下来众人又讨论了一番关于如何进行教育和宣传的问题。殷怜讲了许多她知道的教化手段,没有说更多不是因为她说完了,而是因为有些太细节的部分,很多还不能应用到这个时代里来,时间也不够了。
她自然是因为知道太子在旁边才说这么多。她对改变历史兴趣不大,除非是马蒂尔那种实在看不过去的情况,像是夏国这种明显会有光明明天的世界,殷怜觉得自己不要自以为是地去贸然想要改变历史比较好。可是如果随便讲两句话就能帮助大佬“点破”一些事情,令对方少走些弯路,这种高收益的事情,没理由不做。
之后她很成功地约到了易先生的稿子。因为这一番谈话,易先生对她的印象很好,看到殷怜拿来的样板书质量之后,很快就答应了让她出一版文集。
殷怜这一次南下完全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虽然想要的手稿都拿到了一批,但她并没有急着马上回去原本的时代,反而耐着性子,把接下来需要处理的一些生意都给完成了——人力车生意的后续,时刊接下来增加的板块,以及之后的一些连载——总地来说,虽然和不少作者搭上了关系,但有些文稿还是要等他们后续全部完成,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而不出所料地,苏长恨《金玉锁》的剧情因为殷怜的介入而很快发生了变化。
直接点说,就是女二没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