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三部作品,从台词的风格上就完全不同。第一部《每一天》的台词充满了属于孩子的稚气口吻,第二部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却风格出人意料地爽利硬朗。
而第三部的《末日来临》却又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格,有点荒诞的味道。
而且,比起殷怜在五月梦的参赛作品,这三部作品无论从剧情还是感情上,都流畅自然多了,并没有过于生硬的地方。
殷怜参赛的时候,由于创作的流程太过紧张,被给予的时间过于紧迫,其实在很多情节的设计上都有些生硬。当然,也不至于太生硬,否则一早就被淘汰了。而且这也不是她一个人的问题,大部分参赛选手在这样的写作量压迫下,都多多少少出现过类似的问题,连魏跃都不能避免。
而六月梦的参赛作品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流畅,自然,蕴含的感情充沛而到位。粗糙的镜头却每每总能触动人心,不得不说是灵气四溢,也难怪会受到怀疑。
就连观看的观众,也有人喜欢《每一天》,有人喜欢《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虽然支持者最多的还是《末日来临》。
当然,三部都喜欢的人也有不少。全靠这群人,殷怜的名誉才得到了辩护——他们全面分析了三部作品的语言风格和用词习惯,以精确的数据证明了作品的风格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用词的习惯和喜好确实是一样的,从而避免这样的猜疑进一步被扩散。
《每一天》的短片,讲了一个关于父母与孩子与养育机器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并且探讨了一下夏国当代的社会问题。虽然主题严肃,但是殷怜区区一个根本没有类似经历的人,却愣是通过在论坛上搜索到的各种相关资料,建立起了一个紧贴现实的故事背景。
据说看这部短片的时候,有许多人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哭了起来,产生的共鸣非常强烈,产生共鸣的比例也非常之高。
因为这样,作品的底下不时有人留言,认为殷怜也有过与故事之中的剧情相似的经历,而且她性格十分敏感,所以才能写出这样细腻又深入人心的作品。
但事实上,殷怜写这个作品的时候,可真没有亲身经历过与故事相近的事情。她创作时全靠脑补和自己搜索一些相关的社会话题,经过提炼和发散之后,才形成了这样的作品。
但是观众却比预想中还要吃这一套。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会因为片子里的孩子而产生共鸣并且流泪,剩下的小部分人,也没熬过机器人被伤害却仍试图保护孩子那一段,而最后那一段,为了主角的母亲而泪流不止的观众,更加不计其数。
非要说殷怜写得多么好,那不是这部作品受欢迎的理由。只能说殷怜巧妙地抓住了一个特别能触动夏国当代人心灵的题材。
殷怜的切入点比较诡异——也是因为夏国本身的情况与地球差距太大。对这里的人来说,AI或者机器人是极为常见的东西,就好像是一件电器或者家具。因为太过寻常,反而容易受到忽略。
就像地球人并不会特意创造一部作品,去描述自己和电脑之间的深厚感情,又或者孩子老人与雇佣的保姆之间的情谊,夏国人也基本上不会创造关于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就算人与AI之间的爱情故事,那也是AI被创造出来的初期才会被频繁描述的东西,但是随着AI融入社会,人们对其原来越习惯,也不会特意再去探究它。
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使高智能的AI,也只是模仿人类而养成出来的副本。
它比人类完美,能够剔除所有让人讨厌的缺点而给你最好的社交体验。但是很多时候,人类不完美的地方才是会在生活中带来惊喜的部分。体悟到这一点之后,与AI或者机器人的爱情故事就越发不流行了。
但是殷怜的切入点不同,她不讲述充满幻想的老掉牙的爱情故事,也不会创造一个远比中央光脑更加强大,可以肆意违反法律来给主角带来便利的机器人,她就从最基础的角度,讲了一个有关于大部分当代夏国人都可能经历的,关于父母与孩子,孩子与保姆机器人,以及父母与机器人之间的三角形关系。
这其实是一个比较让人觉得意外的事情——明明没有体验过这样的事情,但是作为外来者的殷怜,却在各种意义上能够更加透彻地看清这一种时代现象,进而割开重重“习以为常”遮掩住的表皮,一把抓住这份感情的本质。
这个故事,既讲述了现代亲子关系的种种问题,又探讨了保姆机器人在现代家庭之中的存在意义。而在此时观看到这部短片的大部分人,都多多少少经历过这三个问题之中的某一个,甚至全部。
作为孩子,对于照顾他们的机器人的依赖,对于缺乏和父母的接触而造成的孤寂感和心灵的空虚,而作为父母,对于照顾孩子的机器人的防备与嫉妒,又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不选择比亲手照顾孩子更加“便利”的保姆机器人。
明明是极为简单的家庭关系,却仿佛影射了一整个复杂的现代社会。
多个关注了六月梦预赛的评论家对于这一部《每一天》赞不绝口。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