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七章 断臂求生(1 / 2)  晁氏水浒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大梁兵马在西夏境内攻城略地时,环州城外的仁忠大营却是气氛沉重。

    分兵四掠了一日,没有给汉人留一丝口粮,但是所有兵马只抢回了二十万大军半日的粮草,也就是说停了一日,大军的粮草还少了半日的。

    一众将领商量了一阵,也没商量出一个结果,只能各自散去。

    等到众人都走了,仁忠却又让人招来心腹将领。

    “如今形势便是这样了,这里没有外人,大伙都说说有什么对策?”

    一个番将道:“既然抢不到大军的粮草,那也只能减少大军的数目了。”

    一众人闻言,也都思量起来。

    “说的也是,尤其那些汉儿撞令郎。现在我西夏形势吃紧,梁国太子又带兵打入了我国,即使带他们回去,也难保他们不起异心。”

    一个番将怀疑道:“即使抛弃撞令郎,大军也还有十五万人,和现在的局面并不会差太多吧。”

    先前招降薛嗣昌的番人咬牙道:“依我看,不如选五万精兵出来,让其余兵马自寻生路。这样一来,五万精兵就有八日的粮草了。如果宰杀战马的话,足可撑十几日了。”

    “什么?那不是要放弃十五万兵马,国主和晋王两路兵马已经损兵折将,我们再丢弃十五万兵马,即使退回去了,又拿什么阻挡梁国兵马。”

    “如今形势便是这样,再不下决断的话,恐怕二十万大军会全数崩溃。将士们听得国主和察哥大败,都已军心不稳,一旦断粮,必然兵变。与其这样。还不如保住几万兵马。谁还有更好的办法?”

    一众番将闻言,顿时都安静下来。

    仁忠看只有这一个办法,无奈道:“如今也只有这样了,不过我们可以留下十万兵马。这样一来,大军可以有四日粮草,再宰杀一些战马,足可以支撑回去了。”

    一个番将道:“另外十万兵马知道他们被放弃的话,恐怕马上就会兵变了。”

    “支开他们便是,明日遣他们去抢夺粮食。等到他们走远,我们再拔营北上。等到他们发现,想要追我们也追不上了。”

    仁忠又和众人商量了一番,定下留哪些兵马,抛弃哪些兵马。这才散去。

    次日大早,仁忠便接连派了多支兵马往东、南两边的村坊去劫掠。

    等到准备抛弃的兵马走远,仁忠当即拔营而起,绕过环州,向西夏而去。

    薛嗣昌正在城中盘点他的家财,他也知道以太子对卖国贼的痛恨,不杀他便是万幸了。绝对不会再给他官做。

    薛嗣昌仔细看着一个玉雕,想象着日后做富家翁的生活。他为官多年,朝中蔡京、高俅等人都是贪腐成风,他也不例外。积攒了颇多家私。即使大梁朝廷不赏赐他,他的家财也足以让他富贵后半世了。

    收集一些书画,再买几房美妾,不用操心政事。不用勾心斗角,倒也惬意。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厅外传来。

    薛嗣昌把手中的玉雕放到一旁桌子上,正襟危坐。

    环州团练使狄坤快步进来,抱拳道:“大人,城外的西夏兵马突然拔营了。”

    薛嗣昌突然站起来,道:“什么?刚刚不是还来报说,西夏派了许多支兵马四下抄掠吗?”

    狄坤点头道:“先前确实派了不少兵马出去,只是刚刚营中大军却是全部拔营而起,往北去了,还有许多辎重车辆。先前出去抄掠的兵马也没返回,难不成仁忠抛弃了他们?”

    薛嗣昌想了想,拍案道:“不好,仁忠这厮多半是放弃一部分兵马,保存精锐了。”

    狄坤闻言,道:“那怎么办?”

    狄坤是薛嗣昌心腹,先前薛嗣昌投靠西夏,他们也跟随薛嗣昌投了西夏。薛嗣昌是卖国贼,他们也好不到哪里去。大梁连破察哥、李乾顺两路兵马后,他们也是胆战心惊,害怕大梁秋后算账。

    环庆路将官知道仁忠决定退兵后,便都弃了官职,快马跑来环州,准备跟着仁忠大军逃到西夏,以免被大梁清算。

    只是薛嗣昌觉得西夏折了李乾顺和察哥,又损失了几十万兵马,已是元气大伤。而大梁却是来势汹汹,害怕西夏会献出他们,向大梁求和。因此不想跟着仁忠去西夏,才有了后来和大梁朝廷的谈判。

    狄坤也知道薛嗣昌和大梁朝廷谈的条件,环庆路只有挡住仁忠大军,让大梁兵马合围仁忠大军,才算完成他们的任务。大梁朝廷才会赦免他们一众人的罪过,不光薛嗣昌不会再被任用,便是他们这些各州府要员也都会被免职,不过免职总比丢了性命要好。

    原本仁忠大军在城外扎营下寨,城中的众人都欢呼雀跃,只要停留几日,大梁兵马也就到了,或许不用大梁兵马合围,仁忠大军便断了粮草土崩瓦解了。他们的任务也算圆满完成,他们回乡做一个富家翁也不错。

    他们也知道大梁对官员的苛刻,贪一文便斩,无论官员还是小吏。大梁建国打下东京也不过两个多月,处斩的官吏却超过宋朝数十年。

    一者是因为宋朝对官员历来优待,很少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