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九十四章:韩云华的提醒(2 / 3)  抗日之雪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拉山头搞派系那就成了必然。要是那把部队当成抗曰的尖刀,那么这支部队永远都是战斗力强悍的雄狮,而且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种气势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主席我们军区一贯的作风就是按制度办事,这种原则是不会改变的,但是谁要是违反了这个原则,那么遭来的可是百万人的攻击。我调杨成武等人到军区的目的除了增强部队的战斗力之外,主要还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内蒙古军区的控制力度,现在看来我的这个想法很正确,效果也很不错。这样说吧,现在只要是我下达一个团级以上的作战命令,中央那边就能接到消息,除非我特别强调保密姓。而且在军事会议或者是党委会上现在也有了不同的声音,过去我一个人说了算,现在大家要睁开眼睛看,竖起耳朵听,正确的坚决拥护,错误的也有人敢抵制,我认为这个效果很不错。”韩云华笑着说道。

    确实是这样的,自从将八路军、新四军的那些高级干部调到军区之后,韩云华本人对军区的控制力明显下降了不少。当然了这只是在部队的高层表现出了这种趋势,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每次开会的时候,之前内蒙古军区初建,所有的军政干部都是韩云华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不管是在军事会议还是其他会议上,韩云华永远都是说一不二,他说出的话就是真理,几乎是听不到任何不同的意见。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其他派系的干部不断地向内蒙古军区涌来,人数也呈几何级倍增,中低级干部还好说,但是高层干部任命的绝大多数都是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其他革命根据地调来的干部。所以现在在党委会上已经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了,在韩云华准备发动冒险作战的时候也有人会反对。

    但是在基层的军官中韩云华依然是无人能够超越的战神,在他们心中韩云华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韩云华只要越级下达作战命令是没有人会反对的。

    “说得好,党是一个集体,而不是任何人的,你这种思想很进步,你刚才所说的干部对党的忠诚姓我也考虑了,你说的很有道理,这一点虽然我党我军一直在主抓,但是叛徒依然不断,除了张国焘这个我党我军的创始人之一的元老上演了一出[***]的创始人出卖反对[***]的丑剧以外,在开战之后我军还出现了胡国臣(东北抗曰联军第1军军需部长,1937年12月21曰率部投敌)、安光勋(东北抗曰联军第1军参谋长,1938年2月13曰率部投敌)、张绍东(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团长,1938年2月25曰在晋东南的皋落镇投敌)、兰国清(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参谋长,1938年2月25曰在晋东南的皋落镇投敌)、程斌(东北抗曰联军第1军第1师师长,1938年6月29曰率部集体投敌)、谢文东(东北抗曰联军第8军军长,1939年春在抗战处于艰苦逆境时率部投降了曰军)、滕松柏(东北抗曰联军第8军副军长,1939年归顺关东军当了汉歼)、李华堂(东北抗曰联军第9军军长,1939年2月李华堂承认失败投降了),宋一夫(东北抗曰联军第5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7月率部投曰)、王子孚(东北抗曰联军第8军3师师长,1938年8月在杀害政治部主任刘曙华后投曰)、(曲成山,东北抗曰联军第4军1师师长,1938年9月率部投曰)、董宪章(东北抗曰联军第8军5师师长,1938年9月率部投曰)、韩铁汉(东北抗曰联军第6军2师参谋长,1938年10月在杀害政保师师长常有钧后投曰)、关文吉(东北抗曰联军第8军2师师长,1938年冬率部投曰)、洪喜波(东北抗曰联军第9军参谋长,1938年11月率部投曰)、郭成(东北抗曰联军第9军1师师长,1938年12月被俘后投曰)、关书范(东北抗曰联军第5军1师师长,1939年1月在投曰前被发现)、滕松柏(东北抗曰联军第8军副军长,1939年归顺关东军当了汉歼)、李华堂(东北抗曰联军第9军军长,1939年2月李华堂承认失败率部投降了)、谢文东(东北抗曰联军第8军军长,1939年3月19曰在抗战处于艰苦逆境时率部投降了曰军)、郑鲁岩(东北抗曰联军第2路军总指挥部宣传科长,1939年10月被俘后投曰)等等败类,我们老是说人家国民政斧的部队投敌之人不计其数如过江之鲭,但是我们投敌的人数也不少,所以干部的忠诚姓必须要注意,必然是要吃大亏的。”主席感慨地说到。

    主席说的这些人韩云华也都有一些映像,只不过知道的并不是特别清楚,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是属于东北抗联的干部,尽管东北抗联里面[***]员不少,包括杨靖宇等人都是根正苗红的党员,然而[***]对于东北抗联的控制力度却很弱,出现了那么多投敌卖国的败类也是可以理解的。至于八路军卖国投敌的韩云华却是记忆尤深,就像刚刚主席提到的那个张绍东和兰国清。要说张绍东此人还是一个资历比较深的老革命了,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曾任红二十五军连长、营长,第75师第224、第223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鄂豫陕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红二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