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让民众了解什么是民族和国家?蒙恬打从心里认为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并且是一件比任何都重要的事情。
冯劫当然也清楚教育的重要性,不过,他并不是那么看好关于帝国铺开教育的事情,首先交通就是一个限制,再来是师资绝对会是一个大难题。
“皇帝所说的教育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冯劫的表情有点怪,似乎是带着一种难以理解的荒谬感,说道:“皇帝只是想让更多的人识字,不一定是要教导什么人学会什么样的技能,更不是培养精英。”
那就对了,过去的教育一般是一对一,私塾模式的教育顶多也就是数十人。
一对一的教育一般是被用在学派,采取的就是寻找拥有天赋的人,然后进行单对单的精英教育模式,通常这种做法确实是能教育出精英,但周期总是会显得漫长,并且不一定还真的能教育出多么精英的人物。
私塾的教育是出现在大家族,他们并不对非血缘之外的人开放,哪怕是血缘关系也必须很近,一些旁支什么的也没有资格接受教育。
帝国采取的教育是个什么状况?一般是一名教师专门负责一项,极为可能面对的会是数百人乃至于是上千人。然后,又其他的教师去负责教导其它的知识,但同样面对的学生数量也是多到夸张的地步。
“那个叫什么分年级,是规划好时间,再分课。”蒙恬对此有过了解,他说:“这种教育很有效,特别只是针对识字。大概是小学用来学习识字,中学才涉及到一些技能。到了中学阶段其实就是一个甄选阶段,到了一定的年纪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天份已经能够辨别,只会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进入到高中。高中的这一部分人又将面临新一轮的甄选,极少的人才能进入到太学。”
“太学?”冯劫倒是不清楚这个,他寻思了一下。带着迷惑问道:“好多听起来怪怪的名字,太学这个名字倒是我唯一比较理解的一个。”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
《大戴记》中说:“帝入太学,承师问道。”西周太学又名大学,天子和诸侯均设之。“,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不过辟雍和泮宫不是纯粹的大学,这地方亦如宫廷,贵族们常在这里祭祀、举行宴会、选拔武士、议定作战计划。打了胜仗,也到这里“献俘”“告功”。这是因为:“古人宫室无多,凡祭礼、军礼、学礼,及望气、治历、养老、习射、遵贤之典,咸行于明堂。而明堂、太庙、太学、灵台咸为一地。”
上古虽然有太学。但明堂、太学混而不分,布政、祭祀、学习各种活动都搅和在一块儿,不具备封建教育的专业性与系统性,这只能说是太学的萌芽。
真正的历史上还是要到了西汉时期,由汉武帝刘彻接受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然后董仲舒的“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建议,才会真正出现太学,实际上吕哲本来是要直接称呼为“大学”。到最后也不知道是不是恶趣味又犯了,结果还是取名为太学。
吕哲铺开教育,真真是没有想过说初级阶段能够培养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妖孽出来,他比谁都清楚妖孽根本不是依靠教育。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有关。
对一个国家来说,在某一项事物上有有惊人天赋的妖孽从来都不是主力,妖孽只是在某一个领域上引领着时代的进步,但国家只有妖孽是不够的,还需要足够数量普通的知识份子,不然哪怕是有再惊艳的东西都没可能存世。毕竟无法复制的东西只会是玩物,只有能够复制的东西才是真正益国益民。
不是胡说八道,看看漫长的华夏历史就会知道,华夏历史上从来都不缺少妖孽级的人物,比如制作浑天仪的那位,然后是机械鸟的那位。他们制作出了精密的仪器,可是缺少传承者,又或者说社会的因素让他们想要找传承者都找不到,有再高超的工艺最终也只会成为历史尘埃的一部分,只有那些高人幸存下来的孤品讲诉一件悲伤的往事。
“我听过一个传言,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事情。”冯劫的表情像是在憋着什么,说道:“传言皇帝并不认为一些文士在军事上的谋略叫智慧,认为只有一些科技领域……,是叫科技吧?只有在科技领域上取得成就才能被称之为智慧,军事上的谋略叫战争艺术。”
对这个事情蒙恬还真的就知道,他点着头:“确实,陛下认为发挥在科技领域上的才是智慧,谋略则是军事上的战术和战略体现。”
冯劫真没有想到会得到答案,他仿佛是理解到了什么,用着自言自语的语气,说:“难怪皇帝一直就没有设立军师一职,从一开始就是用参谋来进行命名……”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那就是吕哲死脑筋地认为华夏民族的聪明人太不务正业了,聪明人就该去干聪明人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在科技领域上取得成就,而不是削尖了脑袋去研究关于怎么坑人的事情。
另外,吕哲还觉得一个民族的聪明人全部去专研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