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很多事情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看起来有益的事情也不是真的有益。
一个国家的地皮很广,国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既是所谓的“天下苍生”。国家的统治者会进行规划,许多时候是根据执政需要来对某件事情来确认是否该做,不是那件事情做了有没有好处。
同样一件有益的事情,可是不符合当前的执政需要,国家哪怕是明知道那件事情做了会有益,可是为了大局布置仍然会选择性的无视。
帝国中枢不知道产粮地越多越好吗?他们不是傻瓜,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这点。可是对于中枢来说,他们考虑的不止那么简单。
国家财政不行的时候,选择哪里基本是要看迫切性,但是财政充足却依然也是有选择性,限制但不包括地区和更复杂的事情。
中原、关中、燕地、乃至于是很多新的占领地,帝国在各个地方的统治基础都不一样。如帝国最先持有的南郡是统治最为稳固的区域,后面辐射到长江流域各个郡县,因为这些地方的统治稳固,中枢想要开发的时候必然是选择该些区域。
民心归附,统治稳固,等等一些因素才会让中枢觉得有开发的基础,乐意投入更多的财政,与民互惠也好,增强国力也罢,都是需要统治稳固作为前提。
中原和关中等地方国家有在建设吗?有的。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可是并没有投入额外的资源开发新的产粮地,这是因为什么?就是因为中枢觉得那些地方的统治并不稳固,至少是还比不上已经纳入统治的长江流域等地。
增加产粮地固然是好事,可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统治不稳固的地方产粮地多,那要是这些地方发生反复,投入巨量资源的建设先不谈会不会被战火摧毁,叛乱势力占领这些地方之后,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产粮地岂不是成了他们抵抗帝国的资本?
将南方几个地区建设成为粮仓,北边各郡依赖于南方提供的粮食,那是建国之初就已经制定下的国策。这条国策会持续多久时间并没有上限,需要中枢来评估各地的民心归附情况,也是需要评估统治的稳固度,然后中枢才会考虑投入新一轮的资源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
张良久在中枢,虽然无法参与一些核心国策的商讨,可是以他的聪明才智不该没有领会这点。那么他提这个开头是个什么意思?其实是他有心想要为家乡争取一些福利,关中的一些建议不过是一个“支点”,用来撬动国策的松动。
“向西挪动三十里便是阿房宫的地址了。”吕哲不知道有没有察觉张良的用意,他沉吟了一下,说道:“那便挪动吧,少了浐水还有潏水,也可以将陪都长安选择靠近渭水一些,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一众人等眼睛一直是盯在山川舆图之上,听到吕哲拿出最后的决定,不管心里是在想什么都是露出笑容。
阿房宫的地基建设范围太广了,临近山脚的地基配套最为齐全,有许多的山体大多被挖,肯定是要进行详细的规划。
建城并非是说不能将山包含进去,只是先决条件是不能对交通形成阻碍,既然已经确定陪都长安的地址,那就该考虑更详细的细节。
“山脚与山腰动用工程的时候是建立宫殿,那里按照原本的计划是建造‘阿城’。”李斯指着山川舆图,说道:“若是陪都长安选址这里,只能将那片山地定义为宫城所在了。”
阿城是简称,全称叫阿房宫城,听名字就能知道是类似于咸阳宫城的地方,属于统治者皇室的私人住所。事实上一开始阿房宫就是作为皇室休闲地的用途,历史上阿房宫建立到一半的时候,始皇帝后期除开是出巡和必要,不然他都是居住在阿房宫,连带办公也大部分时间是在阿房宫,导致朝臣需要在阿城之外寻个地方建造庄园。
汉唐时期的长安距离阿房宫所在地都不远,不过汉唐的长安虽然名字一样但却不是同一座城市,事实上到了隋唐时期已经没有长安城,汉时的长安早就在战乱中成为废墟。杨隋的帝都选址在汉时长安附近,取名叫大兴。李唐建立之后是在大兴的原有基础上进行重建,追忆两汉时期的国家强盛,继承古老的名字因此才让长安“再现”。
汉设立上林苑离南山那边还算有点距离,唐的长安却是向南山那边挪了一些距离,等于是唐时的长安已经非常靠近“十万大山”,一些陵园甚至是屯兵地点甚至就是在大山之内。
帝国时刻都在进行变革,火药已经被用于军事用途,甚至是燧发枪和火炮都被建造出来,或许也能学李唐政权将一些军械制造基地设在大山,毕竟那里易于封锁,也是人迹罕见的所在。
天色渐晚,当夜出巡队伍只能是停在霸上营盘,皇帝停留军营可是让当地驻军着实激动了一把,夜间不但是有巡逻任务的士卒没有休息,几乎是所有驻军都时刻做出保卫的姿态,毕竟那是皇帝信赖他们的一种表现,不管有事没事,做出誓死守卫的态度总是没错的。
秦地的青壮真的是差不多空了,霸上营盘之内的两万驻军中,只有四千多人征召自秦地各处,其余却是来自韩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