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六七章 上京会战之二(2 / 5)  唐骑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这就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群殴。

    ——————————

    如果东海室韦面对的是中原的远程射击部队,还没接刃他们就会倒得七零八落,如果东海室韦面对的是鹰扬主力,哪怕只有五百骑也足以把他们冲得七零八落,如果东海室韦面对的是奚胜的陌刀战斧阵,那就是一堆会动的肉自己走向绞肉机。

    但对面开来的,是隶属于石坚麾下的漠北部落军,就部落文明程度来说。他们比东海室韦要高出一个档次,但凶蛮程度来说又要低了三分,他们脑中已经有了“战争”的概念,也知道天策与契丹之间的“争霸”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们的士气却很低,和对契丹抱怀报恩心里的东海室韦不同。他们就是走投无路才投靠了天策唐军。

    因此两支队伍刚刚交锋,还不很习惯从契丹那里换下的战马的东海室韦就陷入被动,他们被冲击成了几块,五千东海室韦对上五千唐属漠北部落军,那就是一万人的大战斗,这些东海室韦是从遥远的山间走出来的,是由于无数个小部落组成,平常他们见的最多的打架就是几百号,现在猛然处于这等大型战斗中时无不手足无措。

    可是。这些蛮横而娇悍的人有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不怕!战场没有惧怕感的人会很快就适应下来,五千人几乎就是按照各自的本能,几百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地各自为战!骑马不习惯了,干脆跳下来厮杀!

    他们的种族特征太明显了,就是不用眼睛看,光用鼻子都能分辨敌我,反正不是自家人那就杀啊!

    因此在初期的混乱过去后。竟然很快就占据了上风。

    ——————————

    差不多也就在这时,五千渤海骑兵赶到了。

    渤海是东北大族。靺鞨人在隋唐之际建立了渤海国,在最强盛的时候几乎统一了大半个东北,正如共和国时代把境内所有民族的人都叫中国人,在渤海国时代,所有认同渤海国的国民也都成了渤海人——而不仅限于其主体民族靺鞨。

    渤海长期臣服于大唐,崇拜唐朝文化。和东海室韦这种还没开化的土著相比,渤海人的文明程度就高得太多了,在立国二百年间,全面仿照唐朝的典章制度,学汉语。穿汉服,写汉字,汉化得无以复加,再加上其人种本与汉人相近,其中很可能有汉人混血的原因,若将穿戴相似的一个渤海人和一个中原人放在一起,张迈未必分辨得出谁是汉人!

    对室韦来说,契丹是文明发达的“上国”,而对渤海人来说,契丹却就是一个蛮族,契丹文明能够突飞猛进,除了得益于汉地文化之外,和征服渤海也是有关系的。

    渤海灭于契丹,因此对契丹有灭国只恨,他们畏惧于契丹的强势,却又看不起契丹——渤海人对契丹的态度,其实和中原汉人也没什么两样。而契丹对渤海人的态度,于对境内汉人也差相仿佛,一直以来都是一边打压、一边利用、一边限制,直到去年冬天,在失去大量漠北兵源之后,才不得不对渤海人进行大量武装。

    渤海人在全盛时代所营造的生活已经接近燕云地区的汉人族群了,契丹发下来的食物,东海室韦觉得是美味,渤海人却觉得是猪食。因此渤海人得到装备后的态度却于东海室韦不同,大部分人并未因此感恩,他们并不是很乐意与汉人作战,只是形势所迫不得不战。

    这是一个已经懂得命令与秩序的民族,这也是一支有着较为完善军事组织的军队,如果说,东海室韦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那么渤海军就是一支相对合格的古代军队了,但这五千渤海的士气却像是怠工者。他们受过训练,却不愿意进行肉搏近战!

    ——————————

    本来,五千东海室韦已经稳住了阵脚,并有渐渐占据上风的形势,但五千渤海军接近后,却并未马上让战场造成一边倒的局势,他们甚至没有第一时间冲入战场与东海室韦呼应,反而以包抄之姿渐渐靠近,仿佛帮忙,又仿佛没有帮忙,谨慎得过分。

    而就在他们还没有与五千唐属漠北部落军交战之前,唐军前军五千人已经赶到了。

    ——————————

    去年冬天,漠北部落大面积投降于天策,杨易将之驯化,使得现在的南征大军里头,有了大量的漠北部落骑兵,这些漠北骑兵顺服程度、忠心程度和战斗力都层次不齐,而其中,以隶属于原本的左路军——现在变成前部的漠北部落,在柴荣的统合下做得最好。

    五路大军之中,杨易通观全局没法在这方面投入太多时间。郭漳卫飞耶律安抟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开拓扫荡,慕容旸光是料理后勤就弄得焦头烂额,只有石坚,在这一块下了比较完整的功夫,不过石坚的天资毕竟有限,他没有张迈、杨易那样的魅力。也没有郭威、郭师庸那样的指挥管理艺术,因此交到他手上的漠北部落,也未很真正地融化于天策旗下。只有柴荣,一整个冬天都投身于此,并以他独有的方式让不少异族归心,并将其中一部分人马变成天策旗下可观的战斗力。如今,前路军开来的部落军五个千人大队,其战斗能力也明显比石坚派出的五千部落军高出了一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