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三七章 全灭(3 / 5)  唐骑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言县政。在州可以言州政,而通过一定的选拔程序,还有一部分人将被选入中枢,那时候就可以到凉州。或者在张元帅面前建议畅言——或者代表天策大唐,到各地巡查探访——这不就是钦差了吗?

    这个纠评台系统,分明就是一种做官的道路啊!很多知道史事的文人更想起了汉朝的举荐制度,认为以基层推举而产生纠评台国民大会的体制,这就是举荐制度的变种。

    和农业普及、牧业改良这两项事情郑渭得花大力气强行推进不同。纠评台系统一进入秦西地区迅速就得到了当地士绅的热捧,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为天策政权带来极强的向心力。诸州各县,各级纠评系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影响所及,甚至关中其他地方也闻风而动。还处在石晋政权下的秦东地区,竟然也有州县乡村在模仿这套体系,士绅们利用这套体系在本乡干政议政,又没有来自上级纠评台的统合与控制,在一些偏远地方竟然靠着这个系统若自治了。

    ——————————

    耶律屋质为了出使的使命,本来是恨不得自己走快一点。

    但在接触到这些情报之后,他又恨不得自己走慢一点,好让自己看看更多、听听更多。他想知道张迈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他想学习,希望将天策政权强大的原因带回契丹,为他的民族带去希望与未来。

    然而有些事情,看似简单,但契丹学得来么?甚至是,契丹的皇帝与贵族们愿意学么?敢学么?

    让燕云、丹东、临潢府也建立纠评体制?将契丹的民生权力下放?让各族推举自己信任的有力人物加强其政治地位?如果真的做了,无论燕云的士绅还是漠南与东胡的族长们肯定都会很高兴。

    但契丹怎么可能做这等事情!皇帝和贵族怎么可能容许这等事情发生!

    契丹不信任外族,而外族也不会真心地拥护契丹。契丹再怎么强悍,主要也是因为掌握了武力,如果其它民族的人口加起来,契丹在人口基数上也就是一个少数族群,现在的大辽境内,说到人口的数量,竟然是汉人最多!甚至就是在临潢府与丹东,汉人的人口比例其实也仍然是最高的。

    没有足够稳定的多数民族的人口作为根基,许多听起来很美好的政治措施就都只是空中楼阁。

    有些事情,耶律屋质只看到一层外皮,接触不到实质,比如手工业他只看到各种工艺产品的繁荣,却无法接触到更核心的技术;而有些东西,耶律屋质能洞察到其中的内在缘由,却是学不来,学不会,无法学!

    “怪不得张龙骧不怕我看见,听见呢,他应该早就猜到这些了!”

    ——————————

    在渭州借宿的当晚,由于受到战乱的破坏,旧的官方驿站破败了,又还没建立好沿线官方客舍,耶律屋质就住在一座被征为临时驿站的寺庙中,寺庙的另外一端,一个变文僧正在教一批少年写字。

    这几年,由于新造纸术的发展以及活体印刷术的普及,天策境内的书籍正变得廉价,说到书籍的精美程度、校对的精良程度,其实还比不上成都与江南,但挡不住数量众多!本来河西一带是书籍的输入区,现在却变成书籍的输出区了,中原、关中、成都甚至江南与契丹,都出现了大量来自河西的书籍,这些书刊印刷上差强人意,拿来收藏还不大够格,但拿来阅读使用却是极适当的。因为价格便宜!

    这时变文僧手里拿着的,就是一本包括识字、算学、历史地理基本常识、物理基本常识和化学基本常识在内的《小学普及课本》。

    这本由张迈口述、范质记录的课本,要求学生认识八百到一千个常用的简化汉字。学会学习加减乘除的运算能力,并将一些基本常识转化为趣味故事。是经过数年时间已经到达河西没一个村落的普及性教科书。

    耶律屋质听着变文僧的讲述,一边听一边摇头,他觉得隔壁的教育,不是水平太高,而是水平太低,但他很快又发现那僧人教的不是什么乡绅子弟,而是一群衣衫褴褛的农家少年。

    问了一圈之后。才发现隔壁的僧人,不是什么大师,而是变文僧,白天讲变文。晚上就花一个时辰的时间,拿着一本扫盲书,教当地的少年们写字、算术,而这种传授的目标不是为了教出高僧或者学者,而是为了扫盲。

    耶律屋质还听那变文僧说。天策境内所有的变文僧与说书人,都有在所在地进行扫盲教育的义务。这是强制性的,如果夜间不尽义务,那么白天他们就不能去进行他们的娱乐大众的项目走穴赚钱。当然,若是尽了义务。则每个月可以从县衙那里领到一笔薪水。既有大棒也有萝卜,所以天策境内所有的变文僧与说书人都加入到了这个计划当中,其中甚至有素性较为清高的,准备抛弃自己的娱乐事业,全身心投入到更加高尚的教育事业中来。

    这些也就罢了,真正让耶律屋质感到惊诧的是,他从变文僧那里听说了张迈的一个志向:

    “我要进行扫盲!我要在有生之年,实现境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男子和一半以上的女子都识字!”

    境内百分之八十的男子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