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六章 群贤策集(2 / 3)  唐骑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薛云山是刘广武的女婿,早在刘广武统治时期,许多庶务就都是他在处理,这时接掌归附百姓的迁徙,在薛云飞的辅助之下料理得井井有条。

    此时张迈的驻地位于瓜州大泽南畔的中段,张迈选定的第一个抗敌地点是位于瓜州大泽西南角上的旧玉门关。这时瓜北依附张迈的百姓主要有两部分,一部是留在泽北的百帐军百姓,另外一部则是袭退狄银之后泽南各地来归的牧民、农夫,这时需要迁徙的就是后者。

    河西地区畜群甚多,光是马匹,除去战马之外就还有一万多头,当然绝大多数都是劣种马匹,百帐军以及瓜北牧场自产的优质战马不多,但代步却没问题,薛云山组织能力颇高,且杨易早将行伍里甲编完,指挥起来如臂使腕、如腕使指,加上百姓闻得张大都护自陷危地以救百姓的高义,行动起来都十分配合,只三日就到达玉门关,又两日尽数撤入泽北,动作十分迅速。

    反观进攻方,狄银因为在张迈手头吃过大亏而显得十分谨慎,归义军那边要借胡自重也不肯冒险轻进,所以进军都十分缓慢。

    张迈进入玉门关时,曹昆来见,道:“大都护,最后一拨百姓已经启程,只要沿着湖边走,数日后就能与泽北百帐军民部会合。”张迈连赞他办事神速,又道:“泽北草原能受到攻击的只有三个方向,一是来自东北的伊州军,二是来自北面的豹文山部,三是来自东南的甘州回纥。归义军这边要往泽北,一定得经过玉门,我只要不死就一定不会让他们过去,这个你们可以放心。伊州那边要同时背起面对北庭、面对高昌和围堵我军的负担,我料伊州守将也不可能派出大军深入,因此这个方向也不必担心。所以你们此去,主要是防范甘州回纥绕过瓜州大泽的东南角进攻泽北,还有就是得处理好和豹文山部的关系,别让他们南下趁火打劫。”

    曹昆道:“大都护尽管放心,豹文山部与我们本有不成文的协议,彼此不相侵犯,至于甘州回纥那边更不用担心,泽北地方数百里,又是我们百帐军的地盘,如果狄银蠢到要派骑兵进入这里来捉我们,那就是在咱们的后院玩捉迷藏,根本就不用担忧。甘州回纥也是游牧出身,当知道分散兵力去捕捉如风如影的游牧者,远不如集中兵力攻打跑不掉的据点,所以玉门关这边才要担心,我所疑惑者,却是不知道大都护准备如何破敌。”

    说到这里眼神显得十分诚恳,乃是希望张迈给他透露一点消息。

    张迈沉吟着,道:“好,这事也要你们配合,我就与你说吧。以我麾下的三千兵力,要想同时击破归义军与甘州回纥的联手无异于痴人做梦,所以我在玉门关也只是勉力抵抗,真正决胜的,还是寄望于来自高昌三镇的大军。”

    曹昆哦了一声,竟然没显露出多少惊讶来,问道:“那大都护派去报信人马没有?”

    张迈道:“我已经派出五拨人马,携带加密文书,分别化装成乞丐、商人、游牧者、难民甚至归义军的逃兵,从各路潜往高昌。”

    曹昆道:“敌人这次十分谨慎。大都护虽然派出了五拨人马,未必就都保证抵达,从这里去高昌,有一条隐秘小路,从长城旧址的北面经过,越过兴胡泊,进入荒漠之后,沿着楼兰山脉南麓南行,这条路十分难走,沿途有一些地方二三百里间难以寻到水源,而且又容易迷失方向,必须有充足的准备才可起行,但走此路却可以直抵渠离,乃是当初刘广武为了与骨咄私通而开辟的道路。我有一位叔叔名曹举,曾走此路三回,若大都护信得过我们叔侄,可否再拟一份密信,交给我叔带去。”

    张迈大喜道:“有什么信不过的!”当即点出一队精锐来,带上充足的干粮、食水,以曹举为向导,即日出发。

    这边杨易安排玉门关,那边薛云山从曹昆那里听说了张迈的计划后,也来寻他,道:“大都护,玉门关乃是旧关,荒置已久,曹议金在这里屯些老兵,老兵们为了自己生活方便,也添些砖加些瓦,作些小修补,但不是作为一座防御要塞来修补,墙垣下面到底还是否能耐得冲撞谁也说不准。而且大都护虽然将帅旗立于玉门关,但却不必将兵力收敛在关内,更不用死守等到曹家与狄银大军合围,大可以攻为守,发挥三千轻骑的特长,叫玉门关在敌人眼中变得可望不可即。”

    张迈便问如何发挥轻骑的特长,薛云山道:“这座玉门关之所以被荒废,主要是冥河河水减少的缘故,关城附近数十里都荒漠掉了,所以玉门关不得不迁移。方圆七十里内,除去冥河之外,只剩下十四处水源。且这十四处水源,有八处乃是浊泉,只能饮畜,就像瓜州大泽的水一样,人喝多了受不了,剩下六处,又有两处在关城之内。所以我们只要以玉门关为心核,发派骑兵,在冥河下游以及以及四处水源不断袭扰出没,若有大军来则避开,若是小部人马则纵兵袭击,令彼之前锋难以立足,则彼之后继部队也将迁延踟蹰,如此足以使南来联军短期之内难以近前。”

    张迈大喜道:“这玉门关我虽然来过,可没知道得似你这般详细,我们此来到河西本来没想到会打防御战,擅守之兵将都留在高昌,带到这边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