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五三章 想个办法(1 / 2)  宋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木征有些着急了,他的使者已经去青唐城很久了,书信也送到了青宜结鬼章手上,可是援军却没有来。

    河湟会坐视不理?木征轻轻摇摇头,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不可能不懂。

    叔叔董毡或许不如爷爷角厮罗那样英明神武,却也算得上是明智,这些道理他肯定是懂得。青宜结鬼章就不必说了,那家伙才是最让人忌惮的。

    可是援军为什么还是没有来呢?

    木征思来想去,大概猜想到一些。救援是肯定的,但是拖延却也是必然的。

    毕竟河州虽然名义上属于河湟吐蕃,却已经独立存在的好多年,董毡与瞎毡的之间的矛盾或许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消散。但是河湟与河州之间的这种从属关系却难以改变,对河湟而言,河州永远是一部分,只要有机会就要收复的。

    以前是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河州来作为和宋朝的缓冲地带。但是现在,既然宋朝有心对吐蕃用兵,缓冲地带存在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尤其是河湟这么重要的地理位置,怎么能让他落入宋朝人手中呢?

    所以,董毡必须然会出兵救援。

    但是战胜宋朝人之后呢?难道还是让河州超然存在,让木征单独主政,自立为王?董毡不傻,不可能让侄子这样做的。

    只是明目张胆对河州下手,难免有骨肉相残的嫌疑,而且难度也不小,平白消耗自己内部的实力。

    现在宋朝人的入侵绝对是天赐良机。有木征的求援。河湟大军便可以顺理成章的进入河州境内。系出同源的吐蕃人也很容易接受他们。尤其是打败了宋朝入侵者以后,对他们必然是感恩戴德。

    虽说河湟是别有用心,甚至可以说有些卑鄙,但也唯有木征这些上层人物明白,普通老百姓哪里明白?他们只会认为河湟人帮忙赶走了敌人,帮他们光复了家园。而且董毡作为赞普,在吐蕃人心中也有很强的归属感。借此,可以很顺利的接管河州。

    至于原来的主人木征。他自然有心反对,可是能怎么样呢?在之前和宋朝人的作战中,他的实力已经消耗了七七八八,这个时候已经无力和叔叔董毡叫板了,只能乖乖交出河州。

    虽说木征觉得,董毡这么做有些不地道,可是他并不怨恨叔叔,如果换做是他,他也是会这么做的。

    很多时候,抵御外敌并不是一件很单纯的事情。战争也是外交的一种。而外交则是内政的延续。利用这种机会,加强内部统一。董毡作为赞普并没错。这样借刀杀的计策屡见不鲜,不高明,却很实用。

    木征看的分明,可是他却没有任何办法!

    河州的地位很尴尬,实力也很弱小,本来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在特殊时期,可以借助各国之间争斗,维持一种巧妙的平衡。

    可是现在,这种平衡被打破了,河州在想要保持独立就不可能了,结局注定是了靠向某一方。

    至于究竟是哪一方,与时局有关,也有河州的选择,实际上也就是木征的个人选择有关。

    西夏人暂时退出了这场游戏,木征的选择只能是宋朝与河湟。

    投降宋朝,结局会很惨,以后会成为笼中鸟,有可能什么时候就莫名其妙的暴毙身亡了。听说宋朝建立之初,就有过许多鲜活的例子。

    当然了,最终迫不得已倒向河湟,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

    只是毕竟同时吐蕃人,同是一个家族,当自己威胁不到董毡父子地位和统治的时候,活命还是可以的。

    如果能保持一些力量,应该还会有一定的权利,保持一定的地位和待遇,总比投降宋朝人强得多。

    也许这就是宿命吧,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无奈!

    木征此刻能做的,也许就是尽量多保存一点实力,不至于河州基业全都毁于一旦,将来即便是向叔叔董毡低头,也多少能有一点自保的力量。不过有时候力量太强大,反而会引起别人猜忌,说不定反而没有好日子。

    唉!将来的事情,谁知道呢?

    木征轻轻摇摇头,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战争之初,宋军的士气很旺盛,兵锋正盛,这时候和宋朝人硬拼,绝对是不智的,绝对会损失惨重,得不偿失。

    反正河州的土地辽阔,先丢点土地也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保存实力,将来在反攻也不迟。以空间换时间,木征也是懂这个道理的。对于草原上的部族而言,只要人在,土地和牧场迟早可以抢回来的。

    消耗宋军的战力和耐力,让他们成为骄兵,然后在寻找时机,借助地利之便发起反击。再者,木征这么做也是存心想要逼迫一下叔叔董毡。

    当河州的土地一点点被蚕食,越发逼近河湟的时候,叔叔董毡还能那么淡然自若吗?唯有他们能早些出兵,自己才有与宋人一战的实力。

    不得不说,木征也着实是不容易,最近为了这些事情可是费尽心机。

    同样费尽心机的还有景思立和刘昌祚!

    他们两人率军进入河州境内,根本就是如入无人之境,除了一些城池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