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会江陵 第五百六十一章反响(4 / 5)  幻之盛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耕牧的人少了,空余的地方就多出来不少了。

    其中还夹杂的一些秃瓢和尚,他们大都是从僧录司和祠部拿津贴的传道僧,对于那些大多生活方式野蛮简陋而精神领域简单空白的湖人来说,宗教精神麻醉这种软刀子还是蛮有用处的。

    就像党项八部,至少有五部以及皈依了佛法,并在在自己的聚居地内建立起了帐篷寺庙,每年回易、走商、护商、雇请、乃至开矿殖的进益,很大一部分都用来供养这些闲人了。

    沿途一个个临时的战地疗养所被建立起来,虽然是给那些行动不便的重伤员临时养伤性质的,但选址都占据道路要冲河流边缘,水源灌溉补给输送往来方便,在需要的时候,旧址可以直接转变成驿所或是更高层次的堡寨,成为监控制约这些藩部的节点要冲。

    “卫军侯所部已经追过积石山南,克定宁边、威盛、金天、武宁诸军,”

    “以神策都虞候曲环为先锋,进据宛秀、百谷城,夺弘济桥度过曲水(黄河上游),吐蕃大莫门城、树敦城守军不战自散,放火焚城而逃往没离驿方向。。。”

    “严大使收复耀州、淳州、儒州、西仓州,天成、振威诸军,于磨环川故神策军广恩镇遇吐蕃饵药部、大破之。。已经沿米川河追向耀武军。。”

    “所获牛羊人口极多。。人手不够”

    看着手中的战情内要,我忽然有些啼笑皆非,一度与河西行台失去联络的理由,居然是因为俘获太多,人手根本不够的缘故,

    河州会战之后,卫伯玉就快马加鞭,率部对河西境内残留的吐蕃军队,进行强力大扫荡,结果追亡逐北,一不小心就抓了一大堆,虽然卫伯玉三令五申,但是除了龙武本部外,其余各部基本都打散打乱,都不愿意轻易放弃手上这一票俘获,因为不论死活,每一个吐蕃人,都能换到一笔数目不等的钱。又不敢违背军令影响行程,就派人不断把俘虏往后方移送了事。结果就这么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连临时应募的民夫,都要拿起武器去看守俘虏。

    这种数万军民管控数倍于己俘虏,还要维持最低限度饮食的微妙局面,一度让河西行台留守的将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神经衰弱,期间真是心惊胆战如履薄冰,这种危险而的境况,直到严武率领关内的生力军抵达河州附近,才得以缓解。期间甚至有人建议,效法白起,将这些吐蕃人中看起来最精壮最危险的,骗出营地逐一坑杀之以绝后患。

    再加上紧急传讯的鹞子,基本都在河州会战用用掉了,幸存下来的也疲弱不堪使用,而信鸽则干脆在激烈的内城攻防战斗中被吓坏了,于是不得不采用快马递送,结果就这么阴差阳错的耽搁了下来,等穿捷和联络的信使到达关内,也差不多是关中会战最激烈的时候。

    但这次的战果如此之大,这却是吐蕃本身的国家体制所决定的。

    吐蕃早期的官僚制度主要是赞普集权领导下众臣分治的一种制度,众臣亦拥有各自的城堡、庶民(奴户)、农田、牲畜、草场和森林等,实际上他们是地方领主。平时都住在自己的城堡办理政务,有重大事件时,统统集合在赞普的宫中商议,若需出兵,首先由大臣自告奋勇,再由赞普批准委任后,即成军官。

    因此,早年吐蕃的各支部队都自带后勤,后来才通过王田隶民制度,组建起半职业化的常备军队。

    在王田制度下,土地和草场、牲畜属王家所有,但是隶属的农民和牧民可以从官府领受一定数量的土地和牲畜从事生产,并因此而对官府承担赋税和劳役。其中按照“庸”和“桂”分成两大阶层,若干个世业生产的“庸”户供养一个脱产的职业武士“桂”,组成类似府兵的五茹六十一东岱的军役体制。

    但是对于直属王军之外大多数部族领臣来说,他们的军队给养与在其在青藏高原内部的部落生活状态没有什么两样。除了打仗,饮食等依旧操持游牧习俗,只是将打仗融入部落生活的一部分而已。这就是吐蕃人在部落军事制度下军事生活的主要特点。当前方战事失利时,紧随其后的辎重牛羊亦会随之一同丧失。

    而这次吐蕃清理而出,不但动用最精锐的王军主力,连作为预备役的暗军,也调遣起来,为了确保这些军队长期占据和辎重供应,更将大量王田隶民的族人家眷,随同大量牛马粮秣迁徙到低地上来,以示破釜沉舟之坚决。

    后来又将占领的地区,大肆分封给那些宗贵领臣为蔽翼,为了经营新占据之地,顺带也将他们领内的庶民奴婢,举家成落大批移了过来。

    因此这次人口牛羊缴获极多,远超预期,虽然吐蕃军队可以跑,但是这些留在地方上的吐蕃附民百姓可是跑不掉,就算官军一时顾不上他们,但是河西那些墙头草的藩部,可没有放过他们的理由,他们顺势报效朝廷的军功和斩获,都落在这些吐蕃人身上。

    若不是龙武军对斩获审核严格,并且开出了赏格,活口比死人头值钱,只怕这些吐蕃弃民,会被那些报复的河西军民,杀的血流成河。

    “俘获太多。。”

    我楞了一下,把再次偏移的思绪拉回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