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晋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改建极殿。
九月晋少师。叶向高、韩爌罢免后,他继任首辅。顾秉谦与阁臣魏广微两人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排挤和残酷迫害异己,制造了一系列冤案。
承魏忠贤命逮杀杨涟等人。时人说:“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严相国俦也。(《马伶传》)”
又充《三朝要典》总裁。自冯铨入阁,阉党内部自相倾轧,顾秉谦乞休归。
崇祯初入逆案论徒三年,赎为民,寄居他乡而死。《明史》将之列入阉党传。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里这么写的顾秉谦:
此人翰林出身,学识过人,无耻也过人,无耻到魏忠贤没找他,他就自己上门去了。
当时他的职务是礼部尚书,都七十一了,按说干几年就该退休,但这孙子偏偏人老心不老,想更进一步,大臣又瞧不上他,索性投了太监。
改变门庭倒也无所谓,这人最无耻的地方在于,他干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为了升官,顾秉谦先生不顾自己七十高龄,带着儿子登门拜访魏忠贤,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希望认您做父亲,但又怕您觉得我年纪大,不愿意,索性让我的儿子给您做孙子吧!”(“本欲拜依膝下,恐不喜此白须儿,故令稚子认孙。”)
顾秉谦,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生,魏忠贤,隆庆二年(1568年)出生。顾秉谦比魏忠贤大十八岁。
无耻,无语。
当年明月觉得阉党可恶,阉党可耻。但是现实是,在晚明的政治利益斗争中,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阉党,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干净东西。
当年明月觉得东林党不收黑钱,可是东林党一个个可都不仅是大地主而且还都是大商人。他们这些人通过自己的身份进行的土地兼并和逃避商税,才是导致大明王朝财政崩溃的根本原因。和阉党们贪污得到的那点钱相比,东林党的通过土地兼并和逃避商税获得的利益,可是巨大的多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东林党大佬如首辅刘一燝、其后的首辅叶向高、次辅韩爌、尚书周家谟等,这些人的家产都在百万两白银以上。而东林党干将、户部尚书李三才的家产则多达470万两白银,相当于天启年间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
所以说,当年明月觉得东林党不收黑钱的可能不仅很低。而且就是他们真的不收黑钱,那也是因为他们通过剥削贫雇农和逃避国家的正经税收,已经攒足了银子。人家根本就不在乎那点钱了。
实际上我们可以这么想一想,如果勾结宦官的就是阉党的话。那么嘉靖年间的徐阶,隆庆万历年间的张居正,不也是阉党么。徐阶和司礼监的那些大佬们的关系,张居正和著名的大太监冯保的关系,一点也不会比现在顾秉谦和魏忠贤的关系更疏远。
说来说去,无论是阉党还是东林党,他们实际上都是吸允着中国亿万百姓的血汗,不务正业争权夺势的混球东西。他们内不能安定百姓发展民生,外不能防御外族入侵保护民众。就是在所谓的东林党执政时期,所谓的清官清流的指挥下,东虏女真还不是长驱直入的就把辽东给占据了。整个辽东地区的几百万汉人不就是在东林党人执政的时候被屠杀一空的么。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史书的编撰者是有着自己的意识形态的。作为同样的东林党的党徒,而且还是做了奴才的东林党党徒(著名汉奸水太冷钱谦益投降满清后做了《明史》副总裁,他是东林党人。著名汉奸洪承畴奏请满清修《明史》,他也是东林党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品,他们会在自己编撰的史书中表达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这并不难想见吧。
而且,就是那些作为补充资料的那些明末清初的文人笔记,实际上也是相当的不可靠的。
文人可不是老百姓。封建社会里的老百姓缺乏明确的意识形态。作为儒家信徒的文人们可是要求他们必须要讲究礼义廉耻的。
那些没有抗清而死,或者自杀而死活下来了的文人们,可都是正经八百的汉奸。这些汉奸写出来的东西,具有参考价值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