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三章慈禧真的病了(1 / 2)  有支军队叫北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多谢书友panggeyu打赏和三渺茗馨的月票。

    慈禧病重的消息在传到王宾的耳中之后,第一时间王宾是压根就不敢相信的,根据历史的走向,慈禧在一九零六年末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大病。

    到一九零八年十月底的时候,身子骨都是健康的,直到73岁寿期即将来临时,因为吃了受污染的食物,才患上了痢疾,持续了一个星期的腹泻。

    为了给慈禧止泻,太医用了加倍量的鸦片,结果不仅未能止住腹泻,反而加重了病情,使她变得骨瘦如柴。

    大约又过了一星期的时间,她感到头晕目眩,体力不支,不久之后这个至高无上的太后便踏上了黄泉之路。

    但是这个怎么就在现在突然病重了?

    王宾一时之间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肯定是一个计谋,肯定是慈禧假借病重,想要看看有谁会在这个时候开始蹦达起来的。

    要是别人还说不定就进入这个圈套了,还好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面把握着历史的脉络,即便是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面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但是这也仅限于在关外。

    关内王宾则是从来没有进行任何层次的插手,因此在王宾看来,历史虽然已经局部性的改变,但是大体的方向还是对的。

    这也是王宾为什么一直一来只是默默的在关外发展,不插手关内事情的原因,一旦自己的插手了说不定历史就发生了变化,到时候自己便会变的有些被动。

    不像现在这样,只需要管好自己的就行,等什么时候关内出现一个绝好的机会了,自己再插手关内。

    王宾的这一想法其实是好的,随便让一个知道详细历史的来到这个时代,猛的听说这个时候慈禧突然病重,第一反应都会是不敢相信。

    离慈禧真正的死亡还有两年呢,你现在就告诉我慈禧病重快要死了,谁tm的相信啊,必然会认为这是有诈的。

    但是此刻在京城当中的一些人都认为慈禧命不久矣,事实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一周前紫禁城当中,年过七十的慈禧看着手上的奏折,心中却是有些怅然。

    关外王宾的大捷对于国人来说是一件值得振奋的事情,但是在慈禧看来却不是什么好事。

    自己默许了铁良和日本人勾结,朝王宾发起进攻,想要接着日本人的手重重的打击王宾,从而将朝廷的手再一次的伸入被王宾所经营的像铁桶一般的东三省。

    但是令慈禧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刚刚默许了铁良这件事情没多久,国内就隐约的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

    说这一次日本人侵占东三省的土地,是有朝廷的默许的,这种声音一出现的时候,自己还没有发声,铁良就迫不及待的出来澄清这件事情。

    还告诉国人朝廷是不会放弃在东北的土地,随即铁良便上了一道奏折,让王宾全权负责和日本人谈判,拿回被日本人所侵占的土地。

    慈禧也知道,这不过是一次逢场作戏而已,自己和日本人都知道,所谓谈判不过是一个幌子,让谈判破裂,从而使日本人有向王宾开战的借口罢了。

    后续的进展原本一直都是在慈禧和日本人的掌握当中,可是有一天偏偏就出了意外,负责谈判的日本公使林权助被王宾暗中下了套子。

    在记者的面前承认,这一次的侵占是有预谋的,是和清廷的陆军部大臣铁良早就商量好的,为了打击王宾而出的计划。

    一时之间,朝廷被推到了风尖浪口之上,国内众人也开始逐渐对朝廷产生了怀疑,为此慈禧不得不弃卒保车,直接将铁良革职,并且诏告天下这都是铁良一意孤行,和朝廷没有任何发关系。

    慈禧虽然将铁良给革职,但是对于奉天的战局还是十分的关心,在慈禧看来以日本人的军事实力,打击一个小小的王宾自然不成什么问题。

    日本人是何等的战斗力,当年以大清一国之力和日本人打仗都打输了,这个王宾紧紧凭借着东三省这么一点地盘,又怎么能够打得过日本人?

    到最后,还不是要朝廷出手议和,等到议和的时候再让铁良出来不就行了。

    慈禧的算盘打的可谓是响当当,既铲除了王宾这个心腹大患,最后还能让铁良官复原职,得利的还是朝廷。

    但是随后的局势便一直都未曾按照慈禧的计划来发生,先是日本人渡河受阻,然后就是大名鼎鼎的虎山大捷。

    虎山大捷刚传到关内的时候,全国上下的人都算的上是欢天喜地的,唯有慈禧一人在深宫当中有些愁眉不展的。

    仗打成这样,完全是和慈禧所想象的不一样,照着这样的打下去岂不是王宾会击败日本人,到时候这全国上下,其能够还有朝廷地位,只怕在战争打完的第一时间,王宾就会挥师入关。

    随后所发生的事情,果然和慈禧此前所预料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虎山大捷然后就是日军“勉强”攻下了九连城。

    打到最后的凤凰城一战,更是发生了朝鲜全境大起义,一举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把日本人给死死的围困在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