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五十三章 途中(2 / 3)  官场之风流人生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他跟宋鸿军说道:“叶选峰上午通过郑刚,透露要跟我接触的意愿,但到现在也没有进一步的明确消息传过来,我估计他们此时的心理也是矛盾的;就看叶选峰修炼到不到家了。”

    “说到低头,哪里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情?”宋鸿军笑道,“特别是跟你低头,那就更困难了,这跟叶选峰修炼到不到家,可没有多大关系。”

    沈淮哈哈一笑,也不说那些小人得志的话,说道:“我估计他们应该还是会有两手准备:海丰、金鼎跟淮能的业务合作估计还会进一步的加深。要是淮能三五年后,注定不可避免的要分拆掉,这样他们也便于接收淮能在煤电联营之外更多的多元化业务。但是,要是他们真就从此破罐子破摔,对贺、戴及二伯他们的负面影响又太大。我估计着,他们现有的多元化不会说中止就中止,还会继续深化下去,但也不会将摊子铺得更多,同时也会加强在煤电联营及淮煤东出上的工作……”

    “他们要是真能这么去做,倒也不失务实。”宋鸿军说道。

    沈淮说道:“去年正式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后,电力部下属的电力资产整合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但改制整并的方向到这时已经明确下来,关键就看内部的阻力能拖延多久时间了。在将来厂网分离、电力部所属的发电资产由央属四大或五大发电集团整并,淮能想在此之外保持独立地位,这时候再不能低下头务实的干些事情,留着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他们找我谈,也是这些话;不找我谁,这些道理相信他们这时候也能低下头想得到……”

    看着谢芷在前面不作停留的扬尘而去,宋鸿军也是笑笑,与沈淮坐车赶回霞浦去。

    ***************************

    其实谢成江、刘建国、宋鸿奇,都坐在谢芷的车上;他们自己的车,则由司机开着跟在后面。

    虽然沈淮跟宋鸿军中间隔着两辆车没有看到这边的情形,他们倒是看到宋鸿军跟沈淮在一起。

    看到宋鸿军从燕京飞过来,都不在徐城留一下,而是就直接随沈淮坐车赶往霞浦,谢成江他们也觉得有些疑惑:

    “宋鸿军这么喜欢凑热闹的人,怎么就过徐城而不入?”刘建国对沈淮满是不屑跟仇视,但在背后说宋鸿军倒没有太多的不屑。毕竟宋鸿军八十年初就南下香港,挣下一分家业,也是激励刘建国他们这些年轻一些的红二代、红三代下海经商的励志故事之一。

    然而,鸿基这几年来更迅猛的发展是因为什么,刘建国则是给他狭窄的心胸遮住眼睛。

    谢芷从后视镜里看到沈淮他们的车给落在后面,没有追近过来,她一边开车,一边说道:“鸿基无法直接投资国内的电力市场,宋鸿军进徐城也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不过,鸿基这段时间在香港募集资本的力度很大,募集到的资本毕竟要投入到具体的项目中去,才能实现盈利增值。他有时间就跟沈淮凑在一起,也谈不上有多费解……”

    谢芷这么说,谢成江、刘建国都没有搭话,宋鸿奇则阴郁的看着车窗前的路面——谢芷见车里的三人突然都沉默下来,也就不再说什么。

    很多时候,有些事情、有些道理大家心里都明白,都能看得到,甚至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却又做不到,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眼高手低”,或者说死不认输。

    在他们这边还循着旧思维筹集资金做项目之际,沈淮、宋鸿军、孙亚琳他们筹集资本发展工业项目的道路,打一开始则要与众不同、特征鲜明得多。

    几乎从梅钢二厂开始,沈淮所推动的工业项目,就不再单纯依赖自有资金跟金融贷款完成,更多的是依赖众信、鸿基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的模式,聚集更多分散的或者跨行业的产业资本实施。

    就拿鸿基来说,宋鸿军的个人资产,可能也就七八千万美元左右,不会更高,然而仅鸿基投资旗下的产业投资基金,就已经撬动了高达五亿美元的庞大资本;而说到孙亚琳掌握的众信投资,直接控制的产业资本规模更是要大上一倍。

    海丰及金鼎目前主要依赖多年积极下来的资金,以及银行贷款发展项目,目前加起来有十二三亿人民币的资本规模,在地市一级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庞然大物了,但怎么去跟梅钢系在这四五年内聚集的、那么大的庞大产业资本相比?

    梅钢系就是有了这样的产业资本基础,才有底气绕过淮能,拉淮煤、省国投组建东江电力,去搞淮电东送项目;他们甚至计划在三五年内,就使东江电力的规模超过宋系重点聚集产业、金融资源的淮能集团。

    说到金融资源,业信银行一度在他们这边的影响之下,对梅钢、对东华市收紧放贷,姚荣华在业信银行的地位一度受到压制。然而,淮电东送项目里,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叫人警觉。

    那就是业信银行江东省分行计划向江东省电力集团提供十亿的信贷额度,以帮助江东方面拥有足够在淮西与江宁之间架设超高压线路的建设资金,业信银行江东省分行,实际就已经给沈淮他们拉着参与进来一起搞淮电东送项目。

    想来,东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