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8 / 10)  大明王朝1566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们转卖沈一石的家产。杨公公,没有新的上谕或是内阁的廷寄,我不能这样做。”

    杨金水也不再去拿那些银票,坐了下来:“那赵大人一定另有办法为前方筹集军饷,也有办法将朝廷今年卖给西洋的五十万匹丝绸织出来了?”

    赵贞吉:“追缴赃款就是为了筹集军饷。至于卖给西洋的五十万匹丝绸,朝廷是不是另有动议,我们也只有候旨。”

    杨金水:“不要候了,旨意早就有了。东南抗倭,北边抗鞑靼,今年还有那么多地方遭灾,朝廷全指着江南了。五十万匹丝绸今年必须卖给西洋,胡部堂肃清东南海面也是为了能把丝绸运出海去。赵大人真的连这个也不明白?”

    赵贞吉:“杨公公可否给我出示宫里的旨意?”

    杨金水:“旨意我现在没有,吕公公的信函赵大人愿不愿意看看?”

    赵贞吉沉默着。

    杨金水从腰间掏出了钥匙,走到墙边的大柜前打开了一把铜锁,拿出了一叠文纸都放到了大案上,先从上面拿起了一封信,显然早有准备,那信就叠在信封外面,递给了赵贞吉。

    赵贞吉很快便看了,还是沉默在那里。

    杨金水:“大明朝是皇上的大明朝,不是吕公公的大明朝。如果不是皇上的旨意,老祖宗不会叫我们这样做。吕公公的信赵大人现在看了,要是还有异议,我这就给老祖宗回函,大不了让老祖宗请皇上躬亲,亲自给赵大人再下一道旨意。”

    赵贞吉当然知道此事不可能再抗拒,但答应胡宗宪的话,他得履行承诺:“既然宫里有旨意,我当然照办。可把沈一石的家产转卖给胡部堂的亲谊摆明了是郑泌昌何茂才的用心。杨公公,前方抗倭的大事都在胡部堂肩上,这件事不能牵上胡部堂。我们可以把家产转卖给别的丝绸商。”

    杨金水看着他,好久才说道:“沈一石的家产只能卖给胡部堂的亲谊!”

    赵贞吉有些激愤了:“为什么!”

    杨金水看着他这副神态不再接言,而是用左手揭开了身边的茶碗盖,再伸出右手的中指在茶水里蘸了蘸,然后在案桌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严”字!

    赵贞吉脸色立刻变了!

    杨金水:“赵大人,最近内阁的变动你也知道了。皇上把内阁的实权交给了徐阁老。你可是徐阁老的学生,何必要为了别人牵上这个字呢?”

    赵贞吉这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心里一阵难受,但望向杨金水的目光显然是完全屈从的神态。

    杨金水这才又拿起了刚才从柜子里掏出的那叠文纸:“这里就是我跟那五个徽商签好的约。所不同者,把每五座作坊今年交八万匹丝绸改成了十万匹丝绸,今后每年上贡的两万匹丝绸改成了三万匹丝绸。这五十万两银票就是从今年增加的十万匹丝绸中拿出的一半。为了国事,我也是尽了心了。赵大人要没有别的异议,就请在这五份约书上签上名带回衙里盖上巡抚衙门的大印。用这五十万两银子立刻筹办军需粮草,送到胡部堂的大营去。”

    赵贞吉的手伸出来好艰难,但还是把杨金水递过来的那叠约书和那五张银票接了过去。

    几十条装满了军粮军械火药和军饷的大船都升起了风帆。每条船上都站着护船的官兵。

    赵贞吉站在码头的台阶上,向站在下面两级台阶上的解运官大声说道:“这些军需限四天内押送到胡部堂大营!迟误一天者,斩!”

    那解运官大声答道:“是!”立刻站了起来疾步向台阶下走去,一边大声令道:“起锚!起锚!”紧接着迈步登向紧靠码头边那条主船,一双手立刻伸过来了,接住了这解运官的手,把他拉了上去。

    ——拉解运官那人竟是胡宗宪安在巡抚衙门的那个书办!

    几十条大船都起锚了,向着运河的下游扬帆连樯蔽江驶去。

    赵贞吉定定地还站在那里,眼中一片黯然。

    帐外是连天的暴雨声,帐内却十分安静。胡宗宪站在大案前看着赵贞吉的公文,脸上立刻浮出了激动,又抬眼望向跪在前面的那个浑身透湿的解运官:“这么大的雨,只用了四天你们就把军需送来了,你们辛苦!”

    那解运官抬头答道:“赵中丞有死命令,限定我们四天一定运到。”

    胡宗宪:“你带着押运的官兵先去用饭休息,雨停了再回杭州。我有回文答谢赵中丞。”

    那解运官磕了个头:“是。”站起来走了出去。

    胡宗宪:“来人!”

    几个将官湿淋淋地从帐外进来了,笔直地站在两边。

    胡宗宪:“军需粮草到了,立刻送到戚将军军营。传我的令,按商定的部署进剿温岭的倭巢!”

    几个将官齐声吼应:“是!”同时奔向帐外的雨幕中。

    暴雨连天,帐内昏暗,胡宗宪端起了案上的灯,转身望向挂在帐幕上的军用大图。亲兵队长这时领着那个书办悄悄地进来了。

    亲兵队长轻声唤道:“部堂。”

    胡宗宪仍然看着地图:“说。”

    亲兵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