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材。
李鸿章心里清禁,庚子国变基本结束了,等朝廷回归北京之后,自己肯定会入主军机,执掌朝政,而现在自己还挂着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等虚职也肯定要另换人选,因此李鸿章打算向朝廷推举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或者是出任总理府衙门。
于是李鸿章发电袁世凯,一方面告戒袁世凯,不要和海外华人再发生冲突了,一方面也暗示袁世凯,等朝廷恢复之后,自己会推荐他入朝为官,山东这块地方,就让给海外华人算了。
李鸿章的意思,袁世凯自然完全明白,虽然李鸿章没有明说会推荐袁世凯的官职,但袁世凯大体也能猜得出来,袁世凯己是一省的巡抚,如果要再进一步,要么是晋升总督,要么就是入主京师为官。
总督、巡抚同为地方大员,但总督的职权范围无疑要比巡要大得多, 从品级上来说,总督的官阶为正二品,如果加兵部尚书衔,或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则可高配至从一品;而巡抚的官阶为从二品,如果加兵部尚书衔,则可高配至正二品,总督官衔始终要略高于巡抚。清廷将全国划分为23个省,每个省设一名巡抚,而清朝在地方上常设的总督只有八个,计有:直隶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陕甘总督、湖南湖北总督、两江总督和两广总督,后来又设东三省总督,除四川总督之外,其余总督都是管辖着2、3个省。而一地同有总督、巡抚时,都是由总督节制巡抚。
不过现在9个总督中,8个都已经有人,一般朝廷也不会轻易更换,只有直隶总督由李鸿章暂时挂个虚名,不过直隶总督虽为9大总督之首,但因地位特殊,不能完全算是地方大员,严格来说,应是算半地方、半中央的职务,因此这次提升,袁世凯是铁定要入朝为官,当然除了直隶总督以外,入朝之后,袁世凯还有几个不同的去佝,要么是进入军机,要么是出任总理府衙门或北洋大臣,也不排除会同时兼任其中的几个职位。
但无论是那一种,对袁世凯的世途来说,将是一次极大飞越,毕竟袁世凯才刚刚出任山东巡抚二年,就一跃入朝,执掌大权,相比之下,放弃山东,也就算不了什么了。而随着袁世凯的晋升,这些幕僚们自然也是水涨船高,终于等来了出头之日,因此众人听完了徐世昌的电报之后,心里也都颇为激动。只是有些不明白,袁世凯为什么会有愤恼的表情。
袁世凯考虑的要比众人更深一层,自己能够高升自然是好事,但最终还是要失去山东,仍然让袁世凯颇为不甘,因为袁世凯对现在清廷的局势看得十分清楚,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在不断的下降,虽然还没有出现唐朝中后期那种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强枝末干的局面却是已经形成了,这次庚子国变,东南的地方督抚大员敢公然违抗朝廷的命令,组成东南互保,朝廷还不敢指责,就是一个典型的证明。因此就算是在京城为官,但也要确保自己在地方上有一股可靠的力量才行,否则那怕就是做到军机大臣,也不过就是个空壳。李鸿章从未进入过军机,但却被冠以中堂之名,其颠峰时期的权势绝对超过任何一个军机大臣,就是由于李鸿章在地方上拥有强大的势力。
按照袁世凯的计划,是打算在山东好好干几年,彻底在山东扎下根,而且北洋新军也成了气候,等自己入朝以后,也要推荐或是安排自己的同党接任山东巡抚,将山东打造成自己的势力范围。而现在尽管自己高升的时间提前了,但去要失去山东,袁世凯的心里自然是有些不甘心的。
在场的众人中,只有徐世昌明白袁世凯的心情,道:“抚台大人,人生不如意者,十常八九,何况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亦未免不可,何况中国地方广阔,今日虽失山东,但抚台大人入主中枢之后,自当另有所得,因此不必计较一时的得失。”
袁世凯点了点头,也明白徐世昌是在宽慰自己,不过这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一来是自己根本争不过海外华人;二来是等自己进朝之后,同样也可以再设法为自己找一块地方经营。想到这里,袁世凯也就顺气了不少,向徐世昌拱了拱手,道:“多谢菊人兄开导,还是烦劳菊人兄代我拟稿,回复李中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