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6章 《五官争功》(1 / 2)  1978合成系文豪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哎,我来跟大家说个事儿啊,我昨晚做了个梦,我这梦啊,特别奇怪!我梦见我这五官啊”

    “这相声特逗。”串门到江弦家看电视的邻居说:“录节目的时候,我就在现场,这相声一说完,全场的观众全都乐趴下了。”

    说话间,电视里马季、姜昆、赵炎、李增瑞、王谦祥就依次粉墨登场。

    “我这耳朵是您脑袋上重要的信息机构。”

    “没有我这耳朵?你知道什么是音乐?”

    “汪!汪!汪!这是什么?”

    “要是没我耳朵,你以为你三舅唱戏呢。”

    电视前面,一屋子人都笑的不行了。

    “这相声编的好啊!”

    “哎呦喂,太逗乐了。”

    “笑的我想咳嗽。”

    “这谁给编的这相声?这人太有才了。”

    “.”

    一帮装垫儿台的家属,看这相声看的前俯后仰、热情澎湃、大呼小叫、唾沫横飞,看完这一遍,恨不得能马上倒回去再看第二遍。

    江弦淡定的坐在桌边儿,夹一筷子炸花生米,焦香酥脆,还撒了一小撮细盐,特下酒。

    与此同时。

    天津制线厂工人冯巩,也在收看着这台节目。

    他今年23,出身于声名显赫的名门,太爷爷是“北洋三杰”之一,他妈那边儿也了不得,有个“京东第一家”的名号。

    7年前他就投身马季门下了,这会儿坐在电视前头,准时准点儿的收看师傅、师兄们的表演。

    看的俩小眼睛蹭蹭冒光,看到最后更是拍案叫绝,“绝了!五个人儿的群口相声,一点儿不乱!”

    “吵吵啥啊?”他姐抱怨。

    “伱不懂,这打新中国成立是头一遭啊!”冯巩特兴奋,“这么一弄,泥缝儿都给模糊了。”

    “也不知道老师他从哪儿弄这么一出相声?”

    “编的太好了!”

    “神品!”

    年三十过去,农历庚申年。

    《五官争功》很快成了街头巷尾讨论的话题,甭管是大人小孩儿,都能学上两句儿里头的包袱。

    各大报刊闻风而动,蜂拥而至马季家门前。

    中青报另辟蹊径,直接找上这出相声的作者。

    “就是这儿吧?虎坊路15号。”记者潘英和同事郑萍一块儿骑着自行车,停在高知楼下。

    “是这儿。”

    “郑萍,你拍一下。”

    “哎。”

    资历较浅的郑萍,从背着的挎包里取出相机,找好角度,咔嚓一顿拍。

    “潘老师,听说您以前采访过江弦?”

    “那是一年前了。”潘英脸上流露出美好的回忆之色,“那会儿他刚写出他的那篇《棋王》,我就和报社领导申请去采访他了。”

    “他好接触么?”

    “特别随和一小伙子,不骄不躁的。”

    俩人聊着,就到了高知楼下,撞上那赵姓大叔,“师傅,您知道江弦家在哪儿么?”

    “谁?”

    “江弦家。”

    赵姓大叔不知道江弦,但知道三楼那户是姓江,他连忙打听。

    “你们是什么人啊?”

    “我们是《中青报》的记者。”郑萍道。

    “中中中,中青报?!”

    赵大叔一哆嗦,人都结巴起来,“你们过来这是要干啥啊?采访还是要曝光啊?”

    “采访。”

    其他邻里这时候也围过来了。

    “干啥玩意?”

    “采访来的!”

    “啥?中青报!”

    《中青报》是老机关报了,主要新闻单位之一,报刊名都是他老人家题的,他们这些体制内的,那是天天阅读、学习,甭提有多神圣。

    潘英跟着赵大叔上到3楼,楼道里挤满了街坊,就连其他单元的住户,也跟来凑上了热闹。

    敲开门,潘英一眼认出开门的人。

    “江弦同志!你好!”

    “潘记者?”江弦短暂的恍惚一阵儿,马上反应过来。

    “好久不见,今天冒昧造访,你有空么?我们能聊聊么?”

    “没问题。”

    江弦痛快的答应,把俩人请进屋里。

    邻里们在楼道里躁动起来。

    哟,3楼这家是个名人啊。

    这是要上报纸了。

    咱们虎坊路15号这回风光了啊!

    明儿上单位里吹牛逼又有新素材了!

    “江作家您越来越英俊了。”

    “潘记者您也是风韵犹存啊。”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俩人寒暄一阵,潘英马上进入工作状态,“能不能讲讲,您和马季老师是怎么认识的?”

    “其实也没什么,我们《车水马龙》剧组元旦搞一联欢,导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