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9章:战报上的艺术(1 / 2)  淞沪:永不言败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北城拉网式清剿持续了一天一夜,当一轮红日再次升起的时候,北城内的鬼子没有一个鬼子能看到如此美丽的日出;

    火红的朝阳同样也是战士的鲜血染红的,有数以千计的将士也倒在了黎明前。

    牺牲无处不在!

    胜利的欢呼声响彻云霄,他们高举着手中的钢枪对着天空尽情的渲泄,也是告慰牺牲战友的在天之灵;

    北城巷战打的太惨烈了,每一个人都有熟悉的战友牺牲,特别是最早投入巷战的三支队、补充支队,战后统计伤亡了3千余人,最后投入战场的独立支队也伤亡了近千人。

    唯一让人欣慰的是战场主动权一直掌握在游击纵队手中,所以大量的伤员都抢救了回来;

    而鬼子两个联队,除了逃掉的一千余人,其他的全部变成了尸体。

    “老岳,敌我绝对战损比大约在2.5比1,这是在我们占尽了优势下打出来的结果,如果加上我方的伤员,战损比最多是1.5比1,第三师团这些老鬼子的确强悍。”

    北城的巷战显然对陈中远的震撼很大,老岳说的没错,这些常设师团的老鬼子死硬死硬的。

    伤亡如此大,岳千里的心里同样不好受,这就是巷战,如果不是后面加入了生力军,双方的交换比基本就是1比1。

    但作为指挥官,他不能这样悲观,得把所有人低落的士气调起来,于是大手一挥道:

    “不能这样算,要算整个淮河战场的,北城巷战的牺牲更多的是为了其他战场打出更好的结果;

    比如右翼围歼第六联队的战斗,鬼子被打死了3千人,独立支队、二支队伤亡不大。

    再加上第一次反击时歼灭68联队、第6联队、野炮第3联队的鬼子,光淮河以北鬼子就丢下了上万具尸体;

    而我二支队、三支队、补充支队、独立支队全部加起来牺牲和重伤的也就3千多人,整体3比1已经是很难得。

    这是妥妥的大胜,如果再加上一支队的歼敌人数,第三师团的战兵已经被消灭了一大半,现在应该轮到藤田进如丧考妣。

    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大家尽情的欢呼啊,胜利属于游击纵队的每一个人!”

    随着岳千里给战役定了基调,指挥部内的所有人员齐声高呼,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经此一战,淮河防线算是彻底稳定了下来,现在就是游击纵队放鬼子过河,他们也不敢,伤不起!

    “老岳,你还忘说了一件事,北城一战我们还缴获了大量的装备和物资;

    鬼子几个联队部虽然跑掉了,但他们携带的重装备和辎重都留了下来,光各类炮弹就缴获了数万枚,枪支、弹药、粮食、药品、作战装具、骡马等堆积如山,基本可以填上全团在战役中的消耗,甚至还有结余。”

    田园西的话让岳千里的心情瞬间好了不少,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只要能消灭鬼子,有足够的缴获,这个买卖就不亏,于是大声地说道:

    “陈参谋长,将相关战报统计出来,向战区长官部报捷;

    此时正是北线压力正大的时候,鬼子第10、第5师团兵锋直指台儿庄,李长官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用南线的捷报提振一下士气!

    对了,缴获就不要写太详细了,自身伤亡也模糊化,就用伤亡近万、缴获颇丰、歼敌过万,让鬼子摸不清我部的实力。”

    陈中远跟岳千里都是老搭档了,配合默契,自然知道怎么去写这个战报;

    双方基本没有什么机密可言,这样的战报就是让鬼子产生游击纵队已经战损过半,已经无力再战的错觉。

    同时又向长官部请战,如果北线顶不住了,可以调游击纵队一部参战;

    在一战稳定了南线之后,岳千里就有些跃跃欲试加入北线作战了。    尽管另一时空的台儿庄会战是取得了大胜的,但也因为兵力不足跑掉了不少鬼子;

    如果多了游击纵队这支生力军,李上将就有了底气,多歼灭一些鬼子也是可能的。

    这些可都是第十师团、第五师团的老鬼子,岳千里不介意给他们一个教训;

    虽然不唱主角,打打酱油,敲敲边鼓还是可以的,老岳的算盘珠子都快崩人脸上了。

    陈中远摇了摇头,苦笑着转身而去,别人都躲着主战场,只有他总想着去凑热闹,打酱油都愿意,也是醉了。

    第三师团部,正如岳千里所料,藤田进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尽管援军第13师团已经赶到,但他已经没有了继续打下去的雄心壮志;

    北城的残兵已经被歼灭,就算打赢了,功劳也是13师团的。

    替他人作嫁衣裳的事他是不是做的,于是就电令13师团陈兵蚌埠南城以东的淮河一线,与游击纵队隔河对峙;

    而他自己则在师团部耐心等待,他已经向司令部请求了战术指导,希望再调拨一批补充兵。

    反正都是挨骂,狮子大开口要了1万5,这其中他还耍了个花枪,说是替三个师团一起要的,实则大部分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