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都去学医了,还怎么可能争储,他心思就不在这里,更可以表明皇室之间的兄友弟恭。”
“从而进一步稳固老大的位子。”
话罢,朱棡又是低下头看向一脸沉思的朱元璋。
周王朱橚,他不仅仅是朱元璋的儿子,他更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医学家。
对于古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对于百姓,也是有着极大的贡献。
这绝对是一位贤王。
就拿《救荒本草》说吧,朱橚在河南开封就藩期间编纂的,主要收集了大量可食用的野生植物,用于指导百姓在饥荒时期寻找食物。
甚至,此书对后世的植物学和营养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还有就是《普济方》,这是朱橚主持编纂的另一部大型医学著作。
全书共收录了近万条药方,涵盖了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等各科疾病,对民间医疗实践有极大帮助。
还有就是《普济方》的浓缩版,《袖珍方》。
《袖珍方》便于携带和使用,包含了大量实用的药方,对普及医疗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特别是《保生余录》,原书共有两卷,收录了大量实用的药方,其中包含了内服药和外用药的配方,以及一些疾病的治疗方法。
而且,朱棡编纂《保生余录》的目的,是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广泛传播,让百姓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也能自行处理一些常见疾病,从而达到“保生”的目的。
所以朱橚的医学成就,哪怕是在后世,在整部华夏医学史上,都占据一席之地。
那这样的人才,朱元璋真让他去打仗,才是真正的埋没人才。
况且对于朱橚,朱棡更是想让其好好学医,那对于未来的医学领域,绝对会起到突出的贡献。
再加上朱棡从后世带来的理论知识,朱橚绝对可以更进一步,成为华夏医学史上,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家。
“咱就不喜欢跟你小子打交道,说的头头是道,句句在理。”
“但又不是咱喜欢的,可咱又没有办法反驳。”
“算咯,儿孙自有儿孙福,老五想干嘛,就让他干嘛吧。”
“咱也总不可能管着他一辈子。”
朱元璋抬起手轻轻拍了拍朱棡为他按肩膀的手,方才一脸唏嘘道:“希望真能如你所言,老五能在医道上能走得更远,别是头脑一热。”
“您放心吧。”
“对于老五,儿子有信心。”
朱棡又是重重点头道。
“那就好。”
朱元璋也是满意的笑了笑道。
“对了爹,还有一件事情,儿子想听听您的意见。”
“您还记不记得吏部尚书詹同?”
说话间,朱棡又是轻轻拍了拍脑子,便是看向朱元璋问道。
“自然记得,咱的吏部尚书,才气纵横。”
朱元璋微微一愣,便是有些惋惜道:“可惜,同文在致仕不久后,就去世了。”
詹同,字同文,初名书,婺源人氏,元末明初时期的诗文作家和官吏。
元朝末年,詹同中举人后出任郴州学正。
后在陈友谅手下担任翰林学士承旨。
朱元璋攻下武昌后,詹同被召为国子博士,并被赐名为“同”,后来詹同官至吏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
而且詹同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他与宋濂等人共同修订《日历》,并担任总裁官。
还有詹同著有《天衢吟啸集》、《海岳涓尘集》等作品。
也足以见其在明朝文坛上,詹同绝对占据一席之地。
所以对于詹同,朱元璋自然不可能忘记,绝对是天下大才。
可惜就是过于年迈,加上身体又不好,所以朱元璋允准詹同归养山田,颐养天年。
但这一别,就是彼此之间的最后一面。
“儿子想将詹尚书之子詹徽调来京师,让其担任御史台侍御史一职,您意下如何?”
朱棡也不知道有所隐瞒,便是看向朱元璋询问道。
詹徽,字资善,詹同之子。
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詹徽以秀才身份步入仕途,担任监察都御史。
次年,他升任试左佥都御史,不久后转为实授。
洪武十七年正月,詹徽升任左都御史,这是都察院的最高长官职位,品级为正二品。
洪武二十三年六月,詹徽兼任吏部尚书。
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詹徽加衔太子少保,品级为从一品。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蓝玉案爆发。在审问蓝玉的过程中,詹徽被卷入此案,据说蓝玉在审讯中指认詹徽为同党,导致詹徽被朱元璋下令诛杀,时年六十岁。
所以这个詹徽是个人才,而且年龄也不小,绝对有着执政的才能。
那就可以委以重用,毕竟洪武初年,百废待兴,只要能将其掌控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