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六章:一代人苦,好过代代人苦(2 / 3)  首辅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哈哈,罗部堂这是捧本辅呢。”陆远朗声一笑,摆手道:“愧不敢当啊。”

    这功夫杨成修在一旁也听明白了。

    徐阶给陆远的儿子准备了国子监的一些功课,但是陆远不满意,也不打算请名士大儒给儿子授课,说明陆远没想过将孩子送进国子监,既然有此打算,那就意味着陆远对教育有自己的想法,而今天召他们二人来,为的应该就是这件事。

    一个礼部、一个吏部,可不正好都是和教育有关系的衙门。

    明白归明白,话当然不能直接说,杨成修也绕了一个圈子。

    “太傅太谦虚了,江南今日之景象都是太傅一手缔造之功,对了太傅,听说去年的考成,松江知府李崇又是第一名。”

    “对,又是松江府第一。”

    陆远点点头:“连续两年第一,这个李崇本辅很欣赏啊,今年说什么也要给他调整一下位置了,本辅打算让他去浙江,出任右布政使。”

    “李崇能如此出色,把一个松江治理的这般好,不都是太傅您的教导之功吗。”

    杨成修吹捧道:“太傅掌翰林院事为国朝育才,坐宫文渊,又教导地方官员如何治政,育才育官,太傅之英明睿智,岂是我辈可以望其项背的,下官初掌礼部,很多事上存在困惑,一心想找太傅您汇报一番。”

    “杨部堂请说。”

    “现如今礼部也打算着手制定自己的内部考成标准,礼部管着地方的提学道和教谕,负责开化启智,但是担任教谕的官员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高有的低,是而这个考成的标准很难界定,如果只按照每个地方出多少秀才、举人、进士来做标准的话,那么江西、浙江就会很高,广东、广西就会很差,是因为这两个地方的提学道衙门不行,还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这一点下官很困惑,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如果说陆远确实有动教育的打算,那么杨成修这么说就是主动给陆远递话。

    这是个聪明人。

    陆远很满意。

    “江西的成材率高那是因为有着千年的历史沉淀,两广归服王化本就晚一些,像广西,都到了南宋时期才设府开衙,再往前一直都是羁縻州,宣慰司,满打满算到今日才三四百年的时间,使用孔孟学说进行教育的确很难推动。”

    陆远言道:“依本辅看,可以考虑在广西、湖广个别宣慰司这些因为历史原因、文化原因、种族原因而迥异于咱们主流学术大省的地方进行教材的重新编修,完全可以学习考成法的制度经验,搞一搞教育试点嘛。”

    罗珵不动声色的品茶,心里早已翻江倒海。

    教育试点?

    那这些被划做试点的地方,将来的学生怎么出头?

    参加科举铁定是没戏的,那不参加科举,怎么安置?

    在这个时代,教育只有和公务员体系挂上钩才能存活,不然这种教育不存在任何存活的土壤。

    天下的孩子自幼读书,大了参加科举博取功名,然后当官。

    这是刻进大脑里、血液中的认知。

    你让我送孩子去接受新教育,那你告诉我,学会了能不能当官?

    说其他的都是放屁,就问你这一点。

    如果伱说不能,那哪凉快去哪呆着,老子不学,也不会让孩子学,就那么简单!

    因此改革教育的阻力不单单是守旧派和旧有利益阶级带来的,还有就是数量庞大的老百姓群体自身的底层阻力。

    一家子含辛茹苦,都盼着能出一个寒门贵子从此摇身一变成为官宦门第,继而光宗耀祖。

    虽然这种可能性很低,但是存在的。

    啪的一声你陆太傅扔出一个教育试点,搞所谓的教育改革,连这最后一点希望都没了,那能行吗?

    作为一名入仕之后就一直在吏部工作长达二十多年的官员,罗珵非常清楚整个大明朝的政治体系构成和其中选材用材的逻辑,是而对陆远提出教育试点这件事,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太傅,管仲言: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就是树人,诚可谓终身之计啊。”

    言外之意,不可操之过急。

    陆远含笑点头:“罗部堂所言甚是,树人确实是终身之计,可能需要一百年也可能需要两百年,但是,最重要的不是一百年两百年,而是第一年。

    今年做,一百年后能成功,一百年后再做,就是二百年后才能成功,我们一句终身之计就把问题扔给了后人,后人难道就不嫌麻烦了?代代如此,那到底啥时候是第一年啊。”

    罗珵闻之语塞,片刻后才拱手。

    “太傅所言发人深省,下官受教。”

    “前些年闹倭乱,从嘉靖二十一年的海盗猖獗到嘉靖三十三年汪直伏法,前后十二年时间,朝廷花了多少钱,沿海死了多少百姓,如果说从嘉靖元年亦或者从郑和下西洋那一年开始,朝廷就能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从那一年开始鼓励民间的发展、设立海关有序的管理进出口、有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